改革网龙江-中国改革报看龙江,龙江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七台河“冬奥冠军之乡”是怎样炼成的

2022-02-21 22:15:52 来源:中国改革报 

□ 本报记者 田新元

随着范可新与队友获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的金牌,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短道速滑冠军馆里,工作人员将冠军榜金牌数量由6改成了7,这意味着中国在历届冬奥会至此获得的16枚金牌中7枚和七台河有关。

七台河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小城,位于黑龙江省的东部,常住人口不到70万人,却先后向省、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张杰、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10名冬奥会和世界冠军,获得世界级金牌177枚;其中冬奥会金牌7枚,16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国家级金牌535枚,累计向省和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326人次,七台河也因冰上项目的骄人成绩收获了“冬奥冠军之乡”“中国短道速滑之乡”“冬奥冠军摇篮”等美誉。

在赛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范可新说:“首先感谢濛姐,短道速滑是一种传承,我们都是七台河人,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七台河小孩,能接上我的这一棒。”

七台河短道速滑的奇迹大概率能继续下去,因为就全国而言,七台河的后备力量优势无人能出其右。截至2021年末,七台河市在全国短道速滑项目注册运动员中注册人员达到1300余人,高居全国城市榜首,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人口不多,冠军却不少,人才济济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现在你去倭肯河看看,就知道为啥七台河出冠军了。”有网友说。

七台河每年有4个月气温在零下20℃,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冰上运动。

在冰雪覆盖的冬天,七台河的母亲河倭肯河沿岸的天然冰场成了滑冰爱好者的天堂。小到四五岁的孩子,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驰骋于倭肯河之上,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七台河市内,有众多露天冰场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些冰场都是滑冰爱好者自发浇制和维护保养的。

七台河每个学校都有浇冰场。当地政府给予财政支持,每浇一块冰场补助3万元。在七台河,学习滑冰是免费的。除了需自费购买必备的装备器材外,冰场与教练培训都不需要学生额外花钱。

为了激发更多孩子的学习热情,七台河市还把滑冰纳入中考,体育学科80分总分中,滑冰占40分。针对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的现象,七台河市采取体教融合方式,建立了由特色文化学校、初级班、青少年滑冰业余体校基础班、重点班的特色培训机制。如今,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增加到了11所。

去年以来,通过创建“省队市办”基地,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青年队落地七台河,开通了直接向国家队推送优秀运动员的通道,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

孟庆余教练,被誉为七台河“冠军城市奠基人”。王濛、范可新、张杰等短道速滑世界冠军,都曾是他的弟子。

1974年,孟庆余创立了七台河市第一支业余滑冰队。他自制训练器材、创制训练方法,冒着零下40℃的严寒,披星戴月地拖着一吨多重的自制简易浇冰车,一圈圈地浇制冰场……

孟庆余教练留下的开创、奉献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七台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

在七台河,有一条道路专门命名为“庆余路”,而且国内首部冰雪题材广播剧《刀锋逐梦》、电影《破冰》等影视剧均是以他的事迹为原型创作而成。

在七台河市桃山湖畔有一座8层高的短道速滑冠军馆,这里记录了当地40多年来的短道速滑发展史。在展馆一楼,一面由上千双冰刀鞋组成的墙面震撼了不少参观者。据悉,这些冰刀鞋都是当地青少年在训练后淘汰下来的,刀刃已经被磨平,无法继续使用。像这样的冰鞋有数以十万计,每一双冰刀鞋都有一段激励人心的故事,记录了当地短道速滑运动员刻苦训练的日日夜夜。

“七台河小城不大,但处处闪动着冠军之光。”七台河市市长李兵说。

是的,短道速滑与七台河紧密相拥,冠军馆、形似冰刀的七台河西站、冠军桥、庆余路、杨扬大街等元素镶嵌在七台河的大地上,“冠军文化”激励着七台河人民奋勇拼搏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高宝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