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苏-中国改革报看江苏,江苏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连云港港航:书写高质量发展篇章 助力港城“后发先至”

------江苏港航服务沿海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系列报道(1)
2022-02-16 21:14:23 来源:改革网江苏 

本网连云港讯 “十四五”开局之年,连云港港航发展迎来诸多政策利好和发展机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连云港港列为全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连云港港连云港区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获批,为连云港区40万吨矿石码头、15—20万吨集装箱泊位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政策支撑;《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的先后印发,为宿连航道能力提升建设提供了规划支持。

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江苏“十四五”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抓手,要抓住“港”和“路”两个重点,进一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综合支撑力,着力提升向海交通的便捷性通达性。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展示江苏港航在服务和支撑沿海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自2月15日起,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江苏港航服务沿海高质量发展”宣传活动,10多家国家、省级媒体以及江苏自媒体大V走进连云港、盐城、南通等地区,深入了解江苏港航服务给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成就。

2021年,连云港市港航系统把握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围绕港航融合发展新课题,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克难奋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书写出连云港港航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十四五”连云港港航开局良好

港口重点工程建设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完成年度投资37.7亿元。连云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建成,江苏首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30万吨级原油泊位建成投用,赣榆LNG接收站泊位获得交通运输部岸线利用意见;连云港区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40万吨矿石改扩建通过省厅岸线合理性评估;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累计完成疏浚量约8000万方,占疏浚总量的78%;徐圩港区四港池46—47号液体散货泊位水工主体建成,四港池48—49号液体散货泊位、六港池64—65号液体散货泊位沉桩施工完成,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岸线延期获交通运输部批复;赣榆港区6号液体散货泊位水工主体基本完成,4—6号散货泊位工程施工进度过半,赣榆港区防波堤二期工程有序推进,LNG接收站码头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项目核准,粮油码头工程通过省交通运输厅岸线合理性评估;灌河港区堆沟作业区散货泊位一期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

内河航道重点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盐河(朱码二线船闸-武障河)航道整治工程连云港段完成竣工验收。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盐河段)整治工程二期连云港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等专项研究稳步推进,徐圩港区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宿迁至连云港航道能力提升工程前期研究均有序推进。完成沂北、沂南船闸大修工程。

水运枢纽通道效益凸显。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7亿吨,同比增长10%;集装箱吞吐量509万标箱,同比增长6%;海河联运量1792万吨。内河港口完成吞吐量536万吨。“黄金水道”平稳运行,全市5座交通港航船闸累计过闸船舶12万艘次,过闸货物量5061万吨,船舶过闸总吨位9280万吨,集装箱11.4万标箱,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截止2021年底,连云港市境内共有定级内河航道82条,总里程1102.55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147公里、位列全省第七,高等级航道占比达到 13.3%、位列全省第五。境内形成以连云港港疏港航道、盐河航道、灌河航道为主的内河干线航道网,实现千吨级船舶直通京杭大运河。

勇毅担当,奋楫扬帆再出发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之年。连云港市港航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持续发挥交通港航先行军作用,围绕“国际枢纽海港”开展连云港区功能布局调整,着力推进自贸区港航发展中心、超大型智能化集装箱中心、国际粮食集散中心、绿色专业化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液体散货中心“五大中心”建设,着力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同步推进港口内河集疏运通道建设,积极助力港城加快后发先至、全面开创新局。

全力加快港口重点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连云港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共规划项目36个,计划投资180.3亿元。其中,沿海码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6.1亿元,建设连云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庙岭作业区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连云港区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旗台作业区20万吨级矿石装船泊位、徐圩港区四港池46—47号液体散货泊位等7个泊位、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赣榆港区LNG泊位、赣榆港区4—6号散货泊位和粮油码头、灌河港区堆沟作业区散货泊位一期、长茂作业区东区码头等工程23个,新增通过能力约1.1亿吨,到2025年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5亿吨,货物吞吐量超过3.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1000万标箱。进港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7.8亿元,建设连云港区超大型散货船航道扩建、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延伸段、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赣榆港区15万吨级航道、赣榆港区LNG专用锚地、赣榆港区防波堤二期等工程11个。智慧、绿色项目完成投资6.4亿元,建设连云港绿色循环低碳港口项目、徐圩港区环保及绿化工程等2个。

构建海港集散水运新通道。加快推进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盐河段)二期工程连云港段整治工程,积极开展海河联运方案深化研究,全力推进宿迁至连云港航道能力提升工程研究工作,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带动物流降本增效、服务产业发展,提升连云港港发展战略优势。

着力提升内河航道支撑保障能力。加快开展宿连航道东海支线、宿连航道灌云支线前期研究,争取千吨级航道新增通达东海县,提升骨干航道对连云港市区县经济产业和海河联运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优化支线航道网络布局,开展支线航道定级论证研究,对支线航道的总体布局规模和具体布局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形成面向多层次运输需求的支线航道网络,推动航道网络结构调整优化,发挥各级航道组合效能。强化航闸服务保障能力,落实灌河航道整治工程竣工验收,做好项目收尾工作。巩固连云港港疏港航道、盐河、灌河等航道建养成果,完成云善、善南船闸大修,加快启动新沂河枢纽复线船闸、善后河枢纽复线船闸前期研究工作,优化完善水上服务区、锚地等航道服务设施配置功能。

     构建支撑有力的内河港口格局。完善内河港口布局顶层设计,尽快启动《连云港内河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高内河港口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更好指导内河港口的布局和建设。加快完善市县两级港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的规划蓝图,做好港航中长期发展的资源保障。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完成灌云港区下车作业区阿尔山码头工程,灌南新集镇孙湾码头工程、海州板浦作业区二期工程、中云台作业区1号锚地工程、中云台作业区内河港一期22—35号泊位工程;加快开展徐圩新区海河联运作业区和灌河港区海河联运区前期研究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徐圩新区海河联运作业区一期工程、徐圩新区海河联运区通用作业区、灌河港区海河联运区一期工程。(罗静 丁晨日)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