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三月启幕
□本报记者 焦红霞
□实习记者 吴昊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之路启航,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并以累累硕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圆满地画上了句号。未来,如何持续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即将召开的“第七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继续集纳智慧,引领思考。
创新驱动增长推动产业转型
过去的一年,“后平价时代”伊始的风电、光伏,正在以技术的持续突破迎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时代。在光伏领域,大功率组件层出不穷,其中,超600W光伏组件新品成为引领市场方向的主流;在风电领域,技术的持续突破奠定了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的基础,尤其是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投产,为深远海的风电开发探索了新方向。
过去的一年,新能源应用场景加速多样化,“无处不在”的新能源电力,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尤其是在建筑应用方面,BIPV已经成为光伏行业新宠,隆基股份继2020年发布“隆顶”后,又在去年推出新品“隆锦”,天合光能发布“天能瓦”BIPV原装系统解决方案,上迈新能源1GW轻质光伏基地投产……与建筑融合,正在成为光伏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过去的一年,作为新兴产业的氢能,在“百舸争流”中加速开辟全新的赛道。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投产、产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9%的PSA纯化回收装置投产、7大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内蒙古落地、科技部17个“氢能技术”重点专项项目立项……产业链各环节的突破正在呈现出“全面开花”的景象。
当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加速涌现,正在重塑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不二法门。以创新驱动增长,是能源领域面向未来的必经之路。
立足“双碳”愿景把握行业风向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氢能产业发展,促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是提高我国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正在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一系列能源行业减碳政策的逐步落实,能源行业的技术、模式创新将不断加快。
进入“十四五”以来,为护航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政策不断创新,一方面,鼓励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与沙漠治理的融合;另一方面,又通过“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促进光伏开发与建筑融合的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融合。
而在氢能领域,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顶层设计”正在加快完善,预计在今年,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布,并推动氢能规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创新、多元应用试点示范、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氢能作为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将得到明确。
面对新的政策利好和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风向、加快技术和模式创新,对于能源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链创新和上下游合作交流,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将于2022年3月15日~16日在山东青岛共同举办“第七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论坛将邀请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领军企业等相关代表解读“十四五”能源发展新政策,研判能源发展变革新趋势,分享能源发展新技术与新业态,为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寻找新路径、新机遇,进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智慧力量。
汇集创新亮点致敬业界楷模
作为以推动能源行业创新发展为使命的年度盛会,“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已陪伴行业在创新之路上走过了6个年头,并与其一起经历了“新时代”以来能源革命的洗礼;见证了油气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的发生与推进,目睹了风电、光伏的平价历程,更参与了氢能产业的萌芽阶段。
除了对政策环境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关注,在历届的论坛上,还有众多新技术、新项目、新模式的亮相。从“光伏+”多样化到光储氢电多能互补的模式探索,从柔性直流技术到余热利用的技术变革,从能源数据化平台到智能机器人的信息化革命,生动展示了能源人用孜孜不倦求索未来、竭心尽力推动创新的使命感。
在2021年的“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中国石化广东佛山樟坑油氢电非综合能源供应站、南方电网乌东德水电站送电粤桂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中国华能洮北风电场50m3/h集成式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三峡集团乌兰察布3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京能电力鄂托克前旗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多个优秀创新案例,吸引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这些优秀的项目都用“百花齐放”的创新方案,助力着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
与此同时,还有众多在能源领域创新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和从业者,在论坛获得了实至名归的荣誉。其中,有国务院原参事石定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等经世致用的学者;有南存辉、刘汉元、曹仁贤、施正荣、李振国、李仙德、林建伟等敢为天下先、引领行业风潮的实业家;也有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首席技术官柴茂荣、隆基股份副总裁李文学、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等推动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把握新趋势,致敬创新者。在能源行业的发展创新路上,从来不乏同时也将持续上演许许多多值得被记录的故事,为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愿景,铺就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