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建共享“无废城” 循环再生“入民心”

2022-02-14 16:14:51 来源:本网专稿 

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以“无废乡村”建设为切口,以整镇试点为提升,以全域创建为迭代,探索出一条“村镇城”联建共享、循环共生的“无废城市”建设奉化路径

□本报记者 何玲

成功打造出全省首个“零污染村庄”,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落户于此——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无废村镇”建设实践案例被纳入浙江省“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之一。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2017年以来,奉化区以“无废乡村”建设为切口,以整镇试点为提升,以全域创建为迭代,探索出一条“村镇城”联建共享、循环共生的无废城市建设的奉化路径,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优化,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无废乡村

开启无废运转“微循环”

瓜果的皮、蔬菜的叶子、坏掉的水果……人们日常生活中看来都是“垃圾”的东西,在奉化区大堰镇箭岭村都成了“宝贝”。

2017年起,大堰镇箭岭村率先开展“无废乡村”试点,打造出全省首个“零污染村庄”,并将相关经验推广至奉化区284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1年,全区农村垃圾减量达0.069%,实现负增长。其中,箭岭村生活垃圾从原来的每日800余斤减少到80余斤,垃圾减量达90%。

“村民生活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在我们村都被回收制成了环保酵素。”箭岭村村民刘安芬介绍说,环保酵素是一种酶,经过稀释后,可以用于洗碗洗衣、对厨卫做家居清洁,也可当作肥料养护土壤、减少虫害,流入下水道还可以净化河流湖泊。

据了解,箭岭村首创环保集市日制度。建立积分兑换促分类机制和操作办法,根据村民农闲时间每月开设一期环保集市,推广“垃圾换日用品”等创新举措,实现垃圾源头精准分类。目前,奉化区已建成固定集市点位26个,其中箭岭村累计举办环保集市133期,回收旧衣服8.5万斤、塑料瓶2.9万个、烟壳9.3万只、农药瓶农药袋42.8万只。

创新建立村级资源化处理站点。利用太阳能堆肥原理,将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通过3个月~6个月发酵制成农田堆肥,还肥于田、改善土壤,其中箭岭村完成堆肥生态还田达5吨。

探索有机农业促增收的有效模式。建立酵素制作基地,根据村民弃用的瓜果、蔬菜等不同原料,生产制作可用于清洁、洗涤、农肥等不同功效酵素,打响酵素农业和有机农产品品牌。目前,箭岭村已培育酵素种植农田65亩,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带动村民创收5万元。

无废城镇

构建生产生态“双循环”

在箭岭村探索“无废乡村”的基础上,奉化区进一步以大堰镇为试点,成功打造全国首个集生态文明治理、生态文化教育、绿色农业发展等于一体的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树立“无废”典型、促进循环发展。相关做法被生态环境部、中国文明办授予2021年“全国十佳优秀案例”称号,居“十佳”首位。

“大堰镇充分总结箭岭村等差异化试点成果,将环保集市日、生态损害赔偿、农药废弃包装物废旧农膜回收、‘契约式’共建等无废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性安排,邀请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浙江大学一同编制并发布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规划方案,实现‘整乡推进、整镇提升’。”奉化区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让“无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大堰镇不断完善“当地群众+联村干部+学生”的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由党政领导、分管部门、专家团队、乡贤、志愿者等组成的专班,40支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无废细胞”建设、全域环境治理、生态农业发展等,推动“无废”理念走深走实;每村配备环保宣教员,讲好村内“垃圾分类”“无废建设”等身边事、好故事。同时,推进生态教育宣传“窗口”建设,成功打造箭岭村“零污染”模式陈列馆、后畈村“瓦缸艺术”展览馆等一批可参观、可学习、可互动的宣传教育基地,吸引镇内外村庄、社区、学校、企业等各类主体参观学习、生态体验、研学旅游。

箭岭村建设“零污染村庄”,提升了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后畈村打造“缸瓦艺术村”,把缸瓦艺术与村庄整治的整体环境面貌提升相结合……如今,大堰镇“一村一品”生态环境教育品牌已逐步建立,全新推出“云上大堰”LOGO及形象宣传片,成功举办全国首届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高端研讨会。

“打造生态环境教育特色小镇最好的基础,就是全民共整治、齐动员、乐参与。我们将环境保护作为乡村治理的最大公约数,以生态环境教育为切入点,拓宽‘两山’转化的途径,为乡村生态治理提供现代化样板。”大堰镇党委书记王盛说。

无废城市

打造全域智治“大循环”

2021年,随着莼湖街道宋陆新村、金地村正式上线“农村生活垃圾智能收运系统”,仅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村民的分类正确率由原先的50%提高到了97%以上,参与率也逐步上升。

宋陆新村、金地村智能回收垃圾是奉化区开展“智治”的有益探索。当前,奉化区立足全区域视角,以数字化改革为撬动,探索打造“无废城市”大场景,加快建设“全品类、全覆盖、全过程”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系统,推动“制治”向“智治”的转变。全区已基本建成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全流程监管的收运、处置体系。

据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奉化区因废施策,全力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加快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2020年以来已完成21家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并成功创建鲍斯能源、麦博韦尔、协诚电动等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同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2020年全区创成省级示范片区和高标准示范小区19个、市级示范小区35个,全区党政机关100%创成垃圾分类示范单位。

在建立政企合作机制方面,奉化区引入甬欣环境和旭翔环卫2家专业公司,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一体化专业服务,对固废产生源头和末端治理进行管控;引入浙江佳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危废收集储存点,统一开展小微企业的危废收集处置服务,收运能力达5000吨/年。

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推广“小黄狗”“搭把手”等互联网回收公共服务平台,居住小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00%覆盖;大力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创新“一体化全品类”回收处理模式,成功打造“人工+智能”“固定+流动”“定时+预约”等高效回收服务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两网融合”覆盖率达60%。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奉化区将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将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这位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