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广西陆川县滩面镇,有一个被人们亲切称之为“鹅司令”的青年人,因养鹅而出名,更因让贫困户“零投资”、带领贫困户养鹅致富而出彩。他就是陆川县滩面镇新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川县脱贫攻坚“最美致富带头人”沈靖凯。
回乡创业,让荒废农田生财
沈靖凯是土生土长的陆川县滩面镇新旺村人,他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任营销总监,工作舒适,收入可观,实现了许多年青人梦寐以求的“进城梦”。2014年沈靖凯回老家过春节,发现村里因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而导致大量农田荒废时,十分感慨。2015年,他决定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舒适环境,回到家乡通过租赁形式,流转300多亩荒芜农田发展立体种养业。经过几年的建设,他终于让原本一片荒地变成了养殖面积达3200亩、全县养殖面积最大的养鹅基地,2021年出栏肉鹅10万羽、鹅苗6万羽,成为远近闻名的“鹅司令”,实现了他的让荒废农田生财的致富梦、环保梦。
创新模式,带领村民致富
他于2015年在养鹅基地成立了陆川县凯悦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好产业振兴。我作为一名农村党员,自己致富不算富,我要用党的好政策、用自己的所学所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沈靖凯由衷的说。合作社成立后,他根据贫困户老弱病残多的情况,利用合作社和基地平台,针对贫困户采取“零投资”养鹅致富项目,依托“基地+党员+贫困户”的模式,基地为贫困户提供鹅苗、饲料,党员骨干对贫困户进行无偿技术帮扶,合作社签订包销协议,待回购肉鹅时再扣除鹅苗、饲料成本。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养鹅业销售曾一度受阻,产品无法正常销售。沈靖凯思索着新的销售对策,他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积极开拓自媒体销售途径,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网络媒体等进行网络销售,采用“无接触式”交接货模式,使鹅产品从基地里直接送到顾客手里,拓展网络销售渠道。近年来,此模式帮助1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发展养殖户达到500多户,辐射带动周边村民1000人,养殖户人均增收6000元,使养鹅业成为一项致富产业,不仅使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实现共同致富目标,还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牢记职责,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为了更好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沈靖凯被村民推选为滩面镇新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上任后,组建新旺村乡村振兴理事会,经常组织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党员群众代表等,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共同谋划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目前,滩面镇新旺村通过乡村振兴理事会,按照村民意愿利用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近2000亩,用于发展种养项目,村民可以获得土地出租收入,也可以到项目上务工,每月可以增加2500—3000元收入。同时,他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利用村集体现有土地,申请“工业进村”项目,建设标准厂房1000平方米,联系有意愿回乡投资兴办企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为村民提供100个就业岗位。
相信在沈靖凯等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陆川县滩面镇新旺村乡村振兴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村民的生活定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