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体系将形成“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框架

2022-01-26 10:15:00 来源:本网专稿 

——《“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解读

□本报记者 曲静怡

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作为现代流通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规划》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战略性布局、系统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点任务,对畅通经济循环具有开创性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规划》的出台实施,将推动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形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合力,进一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动流通领域创新,激发流通企业活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统筹设计和系统指引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张国华说,《规划》聚焦制约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突出瓶颈和堵点问题,对“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统筹设计和系统指引,对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共4个部分9章27节,围绕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增强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加强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推进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等6大领域,提出18方面、50项任务举措,以及5个专栏和19个具体工程。

张国华表示,“十四五”时期将聚焦补齐现代流通体系短板,着眼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强化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撑,形成“一市场、两体系、三支撑”总体发展框架。具体将从流通环境营造、流通空间优化、市场主体培育、现代化水平提升等四个方向上发力。

“我们期望,到2025年,我国现代流通体系的设施更加完善,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市场主体活力更强,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张国华说。

打造“支点城市+骨干走廊”现代流通网络

《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骨干流通走廊,加快打造“支点城市+骨干走廊”组成的现代流通网络。

张国华说,战略支点城市是流通设施的集中载体,是流通要素和流通产业的组织中心,是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的聚集区域。骨干流通走廊串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通过设施高水平联通、产销深层次衔接、产业分工紧密协作,形成“支点城市+骨干走廊”现代流通网络,打造我国商品和资源要素顺畅高效循环的流通主渠道。

“为推动布局建设战略支点城市、打造骨干流通走廊,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有关实施方案。争取到2025年打造一批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和数条骨干流通走廊,推进形成高效畅通、内外联通、安全互通的现代流通网络。”张国华说。

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超过300万亿元,年均增长5.6%。张国华说,“十四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现代物流发展,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健全冷链物流设施体系。二是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铁路快运,推进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广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模式。三是培育充满活力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能力,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四是提升多元化国际物流竞争力。加强国际航空物流能力建设,拓展内陆国际联运通道,提升国际海运服务水平,增强口岸物流服务能力。

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张国华说,应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聚焦解决堵点、痛点问题,从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两大方向发力,深化现代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

六方面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说,“十四五”时期将围绕网络布局、基础设施、主体竞争力、发展方式、供应链现代化和内外贸一体化等六方面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据介绍,2021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13万亿元,我国连续9年保持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地位。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连续两年接近1/4。

尹虹表示,流通创新发展成为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产业融合、满足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将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激发创新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释放消费新潜力。

交通基础设施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和载体。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大为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大为说,“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流通能力。到2025年,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超过85%。

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流通效率。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加强标准载运单元推广。三是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机制,提升运输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服务水平。四是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流通安全。重点提升国际海运服务能力,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等。

开展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提升行动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内在要求,也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流通效率的重要举措。”张国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解决‘市场诚信不足、合同纠纷多、拖欠货款常有发生’等问题,采取两方面措施,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

一方面,进一步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流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

另一方面,加快完善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推进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入法,推动相关领域建立全程追溯系统,加快追溯标准制修订和应用推广工作。拓展追溯系统应用,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加强追溯数据安全保障,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

“同时,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在《规划》中设置开展‘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提升行动’‘信用承诺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两大行动,以发挥追溯系统积极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厚植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提高流通领域的信用保障水平。”张国华表示。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