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来料加工“创收忙”

2022-01-26 10:00:00 来源:本网专稿 

浙江宁波市奉化区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唱戏的来料加工新模式,促进山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何玲

“以前家里条件困难,像我这种老太婆也找不到活儿,平时只能在家里种种菜。现在日子总算好了,做点手工,活儿轻松还能多点收入。”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65岁的阿婆通过来料加工模式每个月在家门口就能赚近2000元。

“来料加工”是奉化区促进山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创新机制,即通过“企业发包业务、经纪人承揽调度、农户(加工点)按需生产”的加工模式,充分帮助农村闲散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2021年4月,奉化区开展来料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旨在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唱戏的来料加工新模式。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奖励优秀从业人员、经纪人、授课教师以及村集体,并配套其他政策保障,激励引导村(社区)参与管理、企业提供来料加工业务和职业经纪人统筹调度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再增长。

上下协同

形成来料加工“推进合力”

2021年以来,尚田街道积极构建“家门口就业”增收机制,有效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截至目前,街道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12人、货源企业10余家、集中加工点9处,覆盖12个行政村,有工人300余人,预计全年加工总收入超500万元,人均年增收1.6万元以上。”2021年10月29日,奉化区召开来料加工助农增收工作现场会,尚田街道和大堰镇负责人分享了工作经验。

会议提出,为保障来料加工“阳光行动”高质高效实施,各镇(街道)要统筹谋划,创造生产条件;集思广益,拓宽业务渠道;招贤纳士,壮大经纪人队伍;精准施策,优先帮扶特定群体;强化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安全意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再增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总结经验、分享学习、统筹推进……在奉化区,推广来料加工模式、构建“居家增收”机制,已成为各部门各乡镇齐心协力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据了解,目前,奉化区以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成立助农增收阳光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区农办、区经信局、区财政局、人保奉化公司、各镇(街道)等25个单位组成,着力强化助农增收工作组织化推进力度。比如,奉化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组织协调阳光行动实施工作,区经信局负责宣传发动企业发布来料加工货源需求,区人社局负责开展经纪人业务培训、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区妇联负责宣传组织妇女参与来料加工经纪和劳务等。

从2021年3月开始,奉化区积极引导村(社)参与管理、企业提供原料加工业务、职业经纪人统筹调度。同时,在各镇(街道)选取一些富余劳动人口多、辐射范围广、有闲置用房的行政村建立来料加工点,为来料存储、机器安置、集中加工提供必要的场地保障,鼓励村集体将存量建设用地、合法闲置用房改建成规模适度、环境安全、配套齐全的来料加工点。

数据显示,目前奉化区已有7个镇(街道)落实来料加工点66个、货源企业44家、从业人员1500余名,加工产品包括藤椅编制、针织工艺品制作、塑料及五金配件产品组装等。

牵线搭桥

促进用工就业“无缝对接”

走进宁波市富发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挂钩、节日配饰等货物摆放整齐,女经纪人徐妙正在清点货物、登记数量。提到这位女经纪人,工人余君波赞不绝口:“平常我都在家照顾孙子,有一天在微信群聊里看到徐妙发来料加工的消息,在家也能挣钱,一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给我们这种想发挥余热的妇女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正是因为有像徐妙这样的女经纪人,许许多多在家赋闲的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徐妙告诉记者,宁波市富发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加工挂钩、节日配饰等日用品为主,需要大量人力手工组装。经过与热心村民沟通,大堰镇首个来料加工点在常照村发展起来。“考虑到有些工人所在的村子比较偏远,我还发展了6名村妇联主席作为二级经纪人,由她们统一领取半成品,分发给村民。”

一开始,由于参与来料加工的妇女平均年龄偏大,而工序相当考验视力、手速、细致度,这对中老年妇女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徐妙一方面积极参加人社局组织的“村社经纪人”培训,提高自身技能;另一方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手把手教大家学习操作程序。

随着一批批订单完成,大家的热情不断高涨,人气越来越旺,发展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常照村妇女主席徐文珠介绍说:“目前在我们村做来料加工的妇女有十多个人,占整个村常住人口近1/7。”

在王家岭村,村干部同样发挥着经纪人的作用,对接社会资源,积极招揽订单。村里还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夯实村民劳动技能,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益。“每过一段时间,村里就会有新的包装任务交给我们,村干部告诉我们要注意哪些细节,我们就认真学习,好像重新回到了年轻的时候。”75岁的村民胡月英高兴地说。

王家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坤告诉记者,目前,王家岭村来料加工点占地150平方米,共有15名村民就业,村里正准备更大的场地,以容纳更多村民,让大家添乐又增收。

除了线下充分发挥经纪人作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奉化区还积极建立线上的对接窗口,构建完善企业、经纪人、从业者三方基础信息库,为来料加工业务提供基础数据保障。例如,奉化区融媒体中心通过“掌上奉化”开发“家门口”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开设“来料加工”专栏,为企业发布来料加工需求信息、村社劳务接单提供了有效对接。自2021年4月试运行以来,该平台与奉化区28个村(社)、200余家企业商家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发布新闻及信息430余条,在线接受点单内容200余场。

完善激励

推动更多农民“富裕富足”

在溪口镇界岭村,有一家妇女来料加工示范基地,以手工制作玩具为主,对接亚东工艺品厂业务需求。加工点的负责人毛红萍既是经纪人,也是大家的“知心大姐”。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熟悉业务,毛红萍特地邀请工厂技术指导到现场给大家教学,手把手地教阿姐们制作。为消除大家的担忧与顾虑,她总是笑眯眯地鼓励:“姐姐们,不要着急,慢慢学总会学会的。”也正是因为她的贴心与耐心,加工点的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已有近15位村民参加。

毛红萍的另一个身份是界岭村妇联主席,她告诉记者,当前,奉化区加快构建业务培训体系,加大对技能培训补助力度,不断提升从业者技能。从业农村居民参加由镇(街道)成人学校或政府指定培训机构组织的技能培训,免缴首次培训费;邀请企业方师资进行技能培训的,每培训1名合格从业农户,给予授课老师50元补助。目前,界岭村年来料加工费已超过15万元,解决了妇女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改善了村民生活品质。

除了构建业务培训体系,奉化区还不断完善来料加工激励扶持机制:专门出台《奉化区开展来料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强化激励政策保障。在扶持农民方面,对低收入农户群体和在家赡养老人、抚养幼童为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个人年来料加工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按户给予一定金额补助;对获评来料加工优秀村(社)、技术能手的提供奖励;对辖区内在加工点集中作业人员,由政府出资购买团体意外险,投保“农村临时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

在鼓励企业方面,对发往偏远山区的来料加工,实行运输成本补贴。鼓励企业优化生产工序,增加来料加工发包量,对来料加工中发包业务量大、从业人员增收明显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2021年是‘阳光行动’启动的第一年,目前有60多个来料加工点分布在奉化区各村,大概新增1000人就业。根据就业技能不同,收入也有不同,高的每月能增收2000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搭建平台、发动群众,让更多农民富裕富足。”奉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立明说。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