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阿龙 本报记者 于保明 春节将至,内蒙古高原银装素裹、街火通明,一片祥和景象。
此时,正值内蒙古“两会”时间,内蒙古人民会堂里政协委员聚焦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讨论的热火朝天。近年来,内蒙古政协工作守政创新努力站位全局、服务大局,全力推动建言资政、凝心聚力取得新成效,为内蒙古坚定不移的走以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贡献了政协力量。
发挥协商作用 服务“十四五”开好局
“文化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突来的疫情对旅游业冲击很大,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引导帮扶政策,让旅游企业摆脱困境、提振信心......”这是内蒙古政协委员塔娜带来的提案。
打开“政协云”APP,可以看到塔娜任职以来所有的提案及协商督办情况。“主要是反应基层的一些情况”塔娜说。
记者看到,近两年,塔娜提交了关于“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提高涉国企案件执行效率”“推动科尔沁文化研究、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等多个提案,这些提案均得到了自治区及其所在通辽市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回应。
塔娜是内蒙古政协500余位委员中的一个缩影。2021年,内蒙古政协在服务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产业绿色转型、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方面强化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督办重点提案等工作。全年组织重要协商活动10次,开展视察考察8项、界别活动27项,重点提案督办协商42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005篇。450件民生类提案全部办结,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
为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内蒙古政协从育、提、立、办、督五个环节逐一进行优化,拓宽“育”的路径,严控“立”的标准,做实“办”的举措,强化“督”的效果。“自治区省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2021年内蒙古政协筛选出群众关心关注的31件重点提案,由主席会议成员和各专门委员会牵头督办,对35家承办单位和3个盟市采取台账式跟进管理,推动提案办理从“会场”搬到“现场”,问题解决从“纸上”落到“地上”,提案办理从“答复型”转向“落实型”,涉及的132个方面365条建议全部办结。
守正创新 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双子星座”是今年内蒙古“两会”的热门话题,通辽市和赤峰市两地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建议自治区出台赤峰通辽“双子星座”城市圈建设支持政策的提案”,塔娜说,赤峰市和通辽市同处内蒙古东部,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近,是蒙东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自治区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赤峰、通辽“双子星座”战略目标。加快赤峰通辽“双子星座”城市圈发展建设,不仅能在蒙东地区培育上位晋级的新引擎,还将打造继呼包鄂乌城市群以外,自治区经济发展新亮点。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确定为国家战略。内蒙古政协常委姜飞月建议充分利用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的基础,发挥区域水热条件等优势,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节水型农业。
与内蒙古党委决策同频共振,内蒙古经济发展如何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内蒙古政协委员张洪建议聚焦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供给体系。
据了解,今年内蒙古政协将重点围绕“‘双碳’背景下内蒙古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加强科技、人才工作,提高科技贡献率”“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探索生态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助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加强文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推进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共享,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内蒙古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提高奶牛和优质牧草自给率,推进全区乳业全链条发展”等议题开展协商活动。围绕“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展三级政协联动、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共同参与的监督性协商。
全区政协工作正如内蒙古政协李秀领主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保持届初的履职热情,建言献策、凝心聚力,敬终如始、再接再厉,为保持内蒙古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贡献政协力量,以收官之年的良好履职成效近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