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2021年中国经济交出良好答卷

2022-01-19 10:23:46 来源:本网稿件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多位专家17日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热点议题进行探讨。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去年中国经济内外环境充满困难和挑战,就世界范围来讲,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世界疫情蔓延,病毒变异;就国内来讲,面临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加上疫情散发和自然灾害突发等挑战。

“但在这种状况下,国民经济四大指标仍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就。可以说,去年中国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答卷。”姚景源说。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指出,外贸数据是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大亮点,且整体远超预期。

他分析指出,这种表现既得益于中国一系列的稳外贸政策,也得益于中国自身采取的严格防疫措施为经济复苏营造了良好环境,使中国在全球发挥了作为制造业中心国家的作用和能力。

展望2022年中国外贸形势,他强调,挑战和机遇并存。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会上表示,中国要从五方面着手,积极防范化解美联储货币紧缩引发的溢出风险。

管涛称,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中国国内市场主体、个体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相关主体应强化风险中性的意识,加强跨境投融资、经贸往来风险敞口的管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中央制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前瞻性,是务实的高产出、低投入政策。

白景明指出,积极财政政策成本低、风险低、效果好,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政策强度适度,财政政策精准发力,财政政策发力和改革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可以通过局部风险有序释放来实现,这也会带来房地产、金融和宏观经济更良性的循环。

倪鹏飞指出,房地产市场存量风险确实是存在的,值得警惕。但是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一系列措施影响下,房价收入比下降、房企负债率下降、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占比下降,总体风险是降低的。2021年局部风险有所暴露,主要是个别头部民企风险加大。

但必须要强调,这是一个局部风险,央企、国企以及多数中型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情况是良好的。这个实际上就为化解个别头部企业风险创造了条件,比如:现在金融部门鼓励并购。

对于房地产市场定位的变化,倪鹏飞表示,过去这些年房地产业存在一定的过度发展问题,后续房地产业既不能“勇往直前”也不能“激流勇退”,而是保持平稳降温态势。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春顶表示,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飙升或增加中国输入型通胀风险。

李春顶表示,在看到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也要关注到近年来中国粮食对外依存度节节攀升,尤其近两年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

李春顶表示,2021年多数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保持了上涨,大豆、小麦、玉米、豆油期货每吨收盘价同比分别增长了11%、34%、40%、37%。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对中国未来粮食进口及粮食安全都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和风险,或将加剧输入型通胀风险,预计2022年上半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进而影响未来中国国内物价指数。(司倩)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