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旅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修建的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
□田洪波 曾平
“今年以来,贵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通过转变思维、创新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全力助推全省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产业大提质,大力支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强劲动力。”日前,贵州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化清在贵州省财政资金支持“四化”和大生态建设新闻发布会表示。
2021年,贵州省级财政统筹安排200亿元设立“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计划按1:4比例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聚焦省内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投向“四化”及大生态产业领域。
贵州省通过创新投入方式,采取政策刚性和基金弹性叠加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四化”和大生态领域。截至2021年11月底,以项目贷款等合同签约金额为统计口径,新型工业化基金方面投资项目41个、金额70.01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242.49亿元,撬动比例1:3.46。重点支持了先进装备制造项目6个、基础材料项目7个、健康医药项目3个等。新型城镇化基金方面投资项目17个、金额46.26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509.62亿元,撬动比例1:11.02。重点支持了城市更新项目15个、棚户区改造项目1个、产城融合项目1个等。
农业现代化基金方面投资项目77个、金额40.04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283.20亿元,撬动比例1:7.07。重点支持了生猪项目9个、食用菌项目7个、茶叶项目8个等。文化旅游基金方面投资项目29个、金额31.70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159.45亿元,撬动比例1:5.03。重点支持了旅游业态升级项目20个、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项目6个、闲置低效盘活项目2个等。生态环保基金方面投资项目12个、金额11.99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122.23亿元,撬动比例1:10.19。重点支持了水环境治理项目4个、清洁能源项目3个、固废垃圾处理项目3个等。
通过加大“四化”及大生态建设投入,贵州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资料显示,前三季度,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1%,比全国水平高0.7个百分点。优质烟酒、现代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工业经济保持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实现平稳增长。新型城镇化方面强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截至10月底开工棚户区改造36.41万户,老旧小区改造16.88万户,背街小巷整治1138条,建成城市社会公共停车位4.55万个,“强省会”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贵阳市城区新增常住人口14万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3.7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3.94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贵州省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314.43亿元、714.04亿元、215.33亿元和51.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7%、10.8%、7.6%和13.6%,实现较快增长。推进200个旅游景区的扩容提质,完成10个温泉康养项目的建设提升。新评定11家AAAA级旅游景区、4家省级旅游度假区。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数量并列全国第一位,全省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323个等。前三季度,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866.37亿元。
目前,贵州省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879套,日污水处理能力约20.25万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行政村2516个,覆盖率达到19.1%,农村受益人口297.8万。
原刊于《中国改革报》(2021年12月28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