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打造“江南铸都”升级版

做强、做精、做优铸造产业,推动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01-07 18:07:33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邢成敏

□ 曾盼明 邓和明

近日,第七届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年会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江南铸都”——湖南省嘉禾县举办,来自国内铸造行业的专家及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解锁嘉禾县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近年来,嘉禾县全面落实湖南省委“三高四新”、郴州市委“一极六区”战略,紧紧围绕“一都四县”建设目标,把精密铸造和机械装备制造作为首位产业来抓,打造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精密铸造产业集群,全力推进行业整改提升,铸造企业正向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绿色转型促传统产业改换门庭

在嘉禾县经济开发区的各铸造企业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止,工人正抓紧时间生产;厂房外,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原料、产品不断地运进运出,忙碌而有序。

“冲天炉改电炉,既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冶炼铁水的精度也更高了,汽车配件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大幅提高。”谈及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嘉禾县众合铸业有限公司厂长张峰深有感触。

湖南鑫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用于引进济南二机床砂处理系统、日本富士电炉、喂丝球化站等高精度设备。自试生产以来,该公司2021年5月份完成1000吨产品,2021年6月份完成2000吨产品。“2022年将实现年产5万吨高端精密汽车模具、注塑机、油缸等产品,年产值4亿元,预计年纳税额将达到900万元,可为全国乃至世界机械模具等行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配套服务。”该公司董事长毛剑锋说。

作为享誉全国的“江南铸都”,铸造产业曾经是嘉禾的骄傲,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成了嘉禾的“顽疾”。近年来,嘉禾县借中央环保督察“东风”,依法依规关闭“小、散、乱、污”铸造企业,铸造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浴火重生,企业发展也由乱到治。嘉禾县全面淘汰落后设备及工艺,拆除冲天炉256座、铝壳炉102座,改造钢壳炉86座,铸造企业由256家整合至132家,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75吨,全县铸造企业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监管缺位,到规范入园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监管。

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兴业沃土

减材料、减时限、优环节,企业办事效率越来越高……眼下,嘉禾正努力营造人人亲商、安商、暖商的浓厚氛围,构建办事方便、法治良好、竞争力强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近年来,嘉禾县相继出台《关于促进铸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加快湖南嘉禾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加快园区建设“1+13”系列配套文件,为铸锻造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建立县级领导“四联四包”联系企业工作机制,明确44名县领导对县级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9月,嘉禾县代表参评的“湖南铸造工匠”被评为人社部十大“就业带动类劳务品牌”。

同时,该县创新设立了“湘铸贷”“潇湘财银贷”等金融产品,助力铸造企业发展。每年安排4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设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多国语言外贸国际营销平台”,帮助铸造企业开拓外贸市场。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申报材料平均减少60%、办理时限平均缩减80%以上,被列为湖南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

守正创新高水平打造“四地”

“精铸之都”嘉禾,在守正创新中扬帆起航,正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奋楫笃行。

蓝图已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如何进一步擦亮“江南铸都”品牌,推动铸造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嘉禾县将坚定不移落实湖南省委“三高四新”、郴州市委“一极六区”战略,围绕“一都四县”目标,在做强、做精、做优铸造产业上下足“绣花功夫”,高水平打造“四地”(抢占技术制高点,打造铸造产业高地;争夺市场话语权,打造智能制造洼地;锻长铸造产业链,打造集群集聚热地;提高服务满意度,打造投资兴业福地),推动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铸造产业,实现总量扩张。根据目标,到2025年,铸造企业保持在80家~100家左右,铸件年产能达300万吨,实现主营收入280亿元;培育3家~5家上市企业、8家~10家龙头企业、50家中等规模成长型企业,实现“嘉禾铸造—嘉禾制造—嘉禾智造”的跨越。做精铸造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互联网+智慧铸造行动,促进铸造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增加到100条左右,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做优铸造产业,打造自主品牌。到2025年,研发新产品50个,创建省级著名商标10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放大“江南铸都”品牌效应,大幅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话语权。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