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发展 这些名单中有你的家乡吗

2021-12-28 10:24:24 来源:本网专稿 

□ 本报记者 程晖

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夜幕中的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散发着大片的光芒。

相比这三个城市群,地处西南的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间的灯光较为微弱,资阳、遂宁等在地图上显示度不足。这也反映出成渝地区成都和重庆“双核独大”,其他中小城市发展滞后。

城市与城市之间灯光的形状,是观察城市互动是否频繁、产业是否互相依赖、经济是否活跃的一种重要方法。“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成渝地区等19个城市群,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今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或将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区域经济第四增长极,同时也将有更多的城市群规划加速落地。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处的傅珊告诉记者,区域政策框架下他们的工作思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在推动公共服务建设上,更多地从推动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谋划和布局。

比如,促进更多公共服务实现成渝地区跨省通办,细化实施川渝通办事项清单;推动成渝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产教融合等领域协同发展;在川渝毗邻地区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联手打造“巴蜀工匠”“智汇巴蜀”“才兴川渝”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推动住房保障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缴存信息共享互认等。

“多点开花”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贾若祥今年的航行轨迹仍然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因为参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关研究,今年曾到上海、济南、济宁、菏泽、泰安、广州、深圳、兰州、长春、吉林、四平等地出差或调研。

“我们研究室今年从事的区域发展研究,主要涵盖我国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等重大区域战略。”贾若祥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布局正在初步形成,我国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在不断提高,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支撑,成为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空间依托。

在调研中,令贾若祥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个地方。在东北调研时他发现,东北的科技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如长春“吉林一号”商业卫星迅猛发展,星座布局已见雏形,商业应用前景广阔。另外,东北的碳纤维产业蓬勃发展,同时带动了后续产业产品的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稳中向优,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东北地区的“五大安全”定位,带动了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在济南调研时他发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实现了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龙头作用的点睛之笔,开创了黄河流域以城镇点上的高质量发展带动流域面上的高水平保护的新典范。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颁布实施,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开展合作建设开创了新模式,为促进香港、澳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新支撑。”贾若祥说。

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发布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人民生活水平地区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5个维度,包括3个层次共20个指标。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地区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长足进步,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日趋均衡,地区比较优势发挥更加充分,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成效开始显现,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条分缕析今年发布的区域战略重点,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等相关区域战略。这些政策一方面丰富了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内容,另一方面是对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

比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黄河要作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等四个战略定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围绕战略定位,明确战略方向。一是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到压倒性位置,筑牢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二是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三是认真落实以水而定、量水而行要求,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五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围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强化重庆和成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围绕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城区、现代化治理的主要目标,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打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窗口。浦东通过对内形成高质量的供给、对外实现高水平的“走出去”,使浦东成为国内国际要素、产能、市场、规则的双向链接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坚持创新引领,提高治理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和谐宜居品质,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努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的出台,是新发展阶段下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创新,是通过推动琴澳、深港经济运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两制”优势的区域合作示范,将有利于拓展香港、澳门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发布,为更好解决特殊类型地区自身困难、发挥特殊支撑功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形成融合发展强大合力

“我国形成了‘3+2+1’的区域重大战略格局和‘4+1’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贾若祥告诉记者。

“3”即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三大区域是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2”即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即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4”即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板块,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1”即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包括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和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城市等。

2021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推进会。会议明确,做好2022年地区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支持优势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升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推动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进一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更好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进一步健全区域发展机制平台,形成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强大合力。

“‘十四五’期间,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促优。”贾若祥表示,要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