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党建引领 瀑布之乡换新颜

2021-12-20 16:25:05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贵州省安顺市强化担当为民办实事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曾平 罗小丽

安顺市位于贵州中西部,神奇秀美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和避暑胜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安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想敢干,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创造了“顶云经验”、“塘约经验”、“板贵精神”等一大批宝贵财富。今年以来,安顺市在党史教育活动中,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治脏、治乱、治违”为重点,在全市广泛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有力推动了安顺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现代化城市巍然崛起在黔中大地。

党史教育——红色文化进苗乡。(张雷 摄)

党史教育推动为民办实事促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安顺市在党史教育活动中,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策,针对普通党员、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方式,确保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覆盖。安顺经济开发区创新开办“组工夜校”,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培训党员干部,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进一步创新宣传宣讲方式,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全媒体、大众化宣传宣讲,推出一批导向正、短平快、接地气、能共情的融媒体产品,把党的六中全会精神讲全面、讲准确,把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讲深入、讲透彻,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讲生动、讲明白。

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位于安顺市中心城区的“王若飞烈士纪念馆”、镇宁县的“陆瑞光纪念馆”、关岭县的“顶云经验纪念馆”门庭若市,参观者络绎不绝。广大党员、干部自发或有组织的来到这些纪念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自己的初心使命。

在王若飞烈士纪念馆,王若飞烈士的“一切为了人民打算”深深影响和教育着每个观众和工作人员。纪念馆组织开展观看王若飞纪录片、在王若飞塑像前举行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辉煌历史,增添对党性操守的坚贞,把学习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作为自己增强党性修养以及加强作风建设的终身课题。

在镇宁县陆瑞光纪念馆,陆瑞光烈士起兵反蒋、资助红军和与彭德怀、杨尚昆签订“反蒋协定”、“弄染结盟”的壮举令参观者赞叹,缅怀这段难忘的历史,大家深刻认识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安顺市通过命名一批党史教育基地、编撰一批党史普及读物、举办一批风采展示活动、打造一批线上视听精品、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十进基层宣讲”活动,讲深讲透百年党史。同时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彻始终,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投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去,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取得阶段性成果。

安顺市四大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察民情访民意,结合分管领域共领办实事103件。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对市级层面清单5个方面46项实事进行牵头督办,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以上率下,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调研发现问题,亲力亲为解决问题。截止12月上旬,市级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中46项任务推进进度为95.7%;县(区)级层面任务清单中345项任务推进进度为99.4%。在落实好任务清单的基础上,全市共收集汇总4717件实事项目,内容涵盖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养老、幼托、环保、治安、交通等民生领域,已经办结4588项,群众反映良好。

安顺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担当办实事。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办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普定县探索推进村级党组织星级管理,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中心工作设置4大类23项任务清单,对村级党组织实行清单式“派活”,引导村级党组织“创星”、“争星”,切实做到一个一个支部提升、一个一个阵地巩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从8月23日起,安顺市开设了8个24小时服务接种点,切实方便人民群众的接种需求。

安顺市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3%,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3位。

同时,安顺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引进正威集团、越秀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安顺,搭建平台大力招商,成功举办数博会安顺分论坛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安顺主题论坛,奋力把安顺建设成为“安商、亲商”的投资热土。

以宜居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全员参与宜居乡村创建,提升了乡村颜值,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振了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大力抓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大抓农产品贸易企业引进培育,以贸易促加工、以加工促生产,今年新增农产品深加工上规入统企业60家。

坚定不移走“应用驱动、运营流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场景大数据发展新路,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011科创谷”,创造了“安顺速度”,落户大数据企业115家,初步形成聚集效应,推动新经济新业态加快发展,开辟了后发赶超的“新赛道”。

持续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完成中央、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牢牢守好耕地保护红线,探索建立的“田长制”改革经验得到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全文刊发。

安顺市经济开发区幺铺镇牛蹄村布依族村民新生活。(赵振华 摄)

实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安顺市以“一个月取得明显成效,三个月彻底改变”为目标,以“治脏、治乱、治违”为重点,突出“标准引领、干群合力、考核评比”,在全市广泛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截止到目前,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3.8万余吨、河道沟渠1981条、沟塘污水3120处、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1230吨、残垣断壁和老旧危房18144处,拆除蓝皮房、彩钢瓦、简易房、钢架棚等36万平方米、违规建房675户,新增垃圾清运车132辆、环卫箱8816个,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突出标准引领  明确“怎么干

出台《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即清理生活垃圾、沟塘水污、畜禽粪污、房前屋后,改善房屋装饰外貌、村民不良习惯,严禁秸秆焚烧、垃圾乱烧、私搭乱建、乱占耕地)专项行动。制定“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标准”,将创建指标细化为4类31项,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同时,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依托全市独具特色的屯堡、苗族、布依族、现代等四种农村建房风格,设计出80㎡、130㎡、170㎡、200㎡四种户型,形成53类可供农户自主选择的建房图纸,汇编《安顺市农村建房图集》,由各乡镇指导各村结合当地文化、整体风貌等对住房外貌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农房风貌与整体环境相协调。

鼓励各地以“小投入”推动“大提升”。各个村寨立足原生态乡村田园风貌,因地制宜在原有石墙、老屋、石板街巷、小院落基础上进行升级美化。设立“旧物回收利用收集点”,将村民废弃的老家具、老农具等杂物汇集在一起,有需要的人家自行就地取材,用于制作装饰篱笆、花园、庭院等,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作品;共打造6958处“微田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在变废为宝的同时营造了浓浓乡愁。

各县(区)按照“抓好示范、以点带面”总体思路,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坚持重点打造示范户、示范村,并大力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分类分级推进工作开展。目前,已涌现出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普定县化处镇焦家村、安顺经开区幺铺镇阿歪寨村等先进村,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态势。

——突出干群合力解决“谁来干”

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多种渠道,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党员大会,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宜居乡村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充分激发农民群众“身边卫生自己抓、村庄面貌共同创、幸福生活大家造”的热情。

将全市86个乡镇1077个村分解到属地县区四大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开展包保,下沉一线率先垂范,与村“两委”和老百姓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形成“干群齐上阵、全民齐动员”的创建氛围。组建党员环境卫生志愿队、民兵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带动各家各户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形成“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得到群众赞”长效机制。

在全市全面推广“一约四会三榜”(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红黑榜、积德榜、乡贤榜)机制,各村寨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使村民直观明白哪些“红线”不能踩,哪些“村规”不能违,不断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行为自律。部分县区试点搭建“数字乡村”平台,通过平台中的曝光台、大喇叭、随手拍等功能,对家庭环境卫生整洁的农户上榜表扬,对个别村民不良行为进行曝光警示。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80个村(居)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同时,在全市广泛设置“道德超市”“文明超市”“励志超市”,获评示范户的村民可用奖励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构建“以德换得”的激励体系。

——突出考核评比确保“干得好”

各县(区)对照“安顺市创建宜居乡村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标准”,各村(居)对标对表开展自查。对达标的村进行巩固提升打造列入创建示范村,对不达标的村、创建滞后村,列出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整改。全市第一轮共开展宜居乡村自查村1077个,其中892个村达标,185个村未达标,达标率82.82%,不达标村正在积极进行整改。

安顺市农业农村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16个单位相关人员组成4个督查组,对各县(区)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专项督查,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告知单、工作提示函,并不定时开展“回头看”进行复核,通过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市督查组结合平时暗访情况适时进行抽查,形成常态督查工作机制,以此倒逼工作落实、提升创建成效。

市创建宜居乡村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市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推进会,通过现场观摩与室内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县(区)创建情况进行评比,促进各县(区)、各单位相互学习、你追我赶、比学赶超。并将考核结果和年终目标考核、村干部的经济利益挂钩,均取得良好的推动效果。如今,全市各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正在加快形成。

乡村振兴 美丽家园——普定县陇财村新貌(骆世明 摄)

弘扬“顶云经验” 助力“四新”“四化”

“现在每天都有许多参观者,有的来的还不止一次,每次讲解,更加深我对顶云经验的理解和认识,对陈高忠老人的钦佩……”关岭县顶云经验纪念馆讲解员、县委党校教师王祥韦动情地说。

络绎不绝的观众看着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图片和文字解说,又听着“顶云经验”的创始人、84岁高龄的陈高忠老人讲述着他和另外6个村民带领村民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央制定农业农村政策提供了借鉴和经验的经过。抚今追昔,纷纷表示要学习陈高忠等改革先行者的敢想敢干、勇于担当的精神,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好个顶云坡,肥田沃土多,生产搞不好,家里不开锅”,一句顺口溜,道出了顶云当时的辛酸和艰难困境。

43年前,贵州省关岭县顶云公社石板井村陶家寨生产队的农民们冲破“左”倾思想的束缚,悄悄试行“定产到组,超产奖励”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顶云公社的社员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直面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当时,有的村干部冒着受批判、撤职查办甚至坐班房的风险大力支持,在上级的支持下,“顶云经验”逆流应运而生。

当年,陶家寨生产队获得了丰收,村民脸上荡漾着微笑。

一石激起千层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顶云公社多个生产队也以陶家寨生产队为榜样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顶云经验”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并列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开篇之作,代表了贵州人民敢想敢干,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40多年来,“顶云经验”在黔中大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催生和培育了“板贵精神”、“塘约经验”等一大批农业农村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顶云经验”的时代内涵,引领着广大农民不断改革创新,书写着贵州新的发展篇章。

前不久,在安顺市“顶云经验”理论研讨会上,原贵州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李裴发言中指出,“顶云经验”和当前的“四新”“四化”最基本的经验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从顶云的“定产到组”到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关键在于明确责任抓落实,实现“四新”主攻“四化”必须落实责任。

从顶云“超产奖励”到“利益联接”,关键在于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必须改善民生。

从顶云“敢闯敢干”到“闯新路”,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必须拼搏创新。

从顶云的“敢为人先”到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关键在于不甘落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必须持续后发赶超。

“顶云经验”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样板之一,是贵州敢为人先的精神写照。在当时极“左”思想的禁锢和“一大二公”公社化体制面前,农民敢分田包产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量。如果没有顶云人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没有当时省委在事关人民利益和制度创新原则问题上向党和人民负责的担当,就没有“顶云经验”。“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贵州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黄金十年”的奇迹,都是敢为人先的生动写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贵州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重要讲话中要求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今年初要求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不论是“敢闯敢干”顶云精神,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都需要贵州拼搏创新,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贵州省委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部署落到实处,就必须突破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体制创新上高人一筹、机制创新上快人一拍,切实做到观念新、方法新、作风新,通过大胆改革创新、敢闯敢干闯出新路子。要在敢闯敢试敢为上来一次自我突破,激励广大干部敢于担当,既敢闯愿闯又善闯会闯,把上级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在聚焦“四新”“四化”等重点领域找思路、寻对策、觅良机,并积极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出的实践经验,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期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能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关键看贵州能否敢为人先、主动作为,持续后发赶超。因此要在观念上来一次自我革命,切实解决遇事等待观望、行动缓慢问题,使出“闯”的干劲、拿出“抢”的状态、展现“新”的面貌。

贵州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在那些过去很少触及、还没有破题的关键领域,先行先试、超前探索、力求突破,在新的征程上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只要始终保持“顶云经验”敢为人先的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勇气,就会趟过深水区,开辟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罗小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