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2021-12-16 10:47:26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尽管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也比较突出

□ 本报记者 付朝欢

“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实体经济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进出口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12月15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支撑有力,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调节有力实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从统计数据看“三重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

“这是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阶段性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付凌晖用统计数据的视角对“三重压力”这一表述加以解读——

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两年平均增速也由3月份的增长6.3%回落至8月份的增长1.5%,这两个月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是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也整体上出现回落态势,反映了需求收缩的变化。

从供给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偏紧,汽车等部分行业缺芯问题影响明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连续扩大。PPI涨幅从1月份的上涨0.3%扩大至10月份的13.5%,这个月虽然涨幅有所回落,但还处于较高水平。汽车产量也出现连续同比下降,反映出供给冲击的影响。

从预期看,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自4月份以来连续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缩区间,其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受疫情影响波动比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也呈现回落态势。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回落至收缩区间,主要是受疫情散发的影响。这些都反映出预期转弱的情况。

“从增长看,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和4.9%,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比较明显,也反映出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付凌晖表示,从未来看,尽管存在这三重压力,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也比较突出。

明年保持经济稳定运行有较好支撑

付凌晖认为,从明年经济发展看,战胜困难挑战、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的支撑。

具体来看,一是内需拉动有望增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有利于增强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

二是创新驱动态势向好。科技创新加快发展,5G产业加速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围绕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等短板领域的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稳步推进,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四是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和优化市场环境成效不断显现,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打造,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增强。

五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经济内循环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我国消费升级态势在持续

会上,付凌晖就舆论关注的“消费降级”问题作出回应。“这两年消费形势往往会受到疫情扰动。但从总体来看,消费升级的态势在持续,没有看到消费降级的变化。”他表示,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不会改变。

付凌晖认为,下阶段,消费市场恢复还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二是市场保供稳价有力有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温和上涨,消费预期总体稳定。三是经济逐步恢复,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在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当中,转移性收入增长保持较快速度。

此外,对于多地发出的就地过年倡议,付凌晖称,“就地过年,下阶段对消费的影响可能还需要观察。”

部分接触型服务业也受散发疫情的不利影响。但在付凌晖看来,服务业总体恢复态势没有改变,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活动相关的服务业也有所改善。

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6%,加快0.1个百分点。付凌晖表示,“服务业还是保持了恢复态势,同比增速虽有回落,但是两年平均增速是有所加快的。”

付凌晖称,随着精准疫情防控的成效逐步显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以及服务业创新发展稳中提质,服务业仍然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中国劳动力总量和素质都有巨大有利条件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中国人口净增数字较往年偏低。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现在的人口形势,受到广泛关注。

付凌晖回应称,劳动力是经济发展重要的要素投入。近年来中国人口形势出现一些新变化,劳动力资源有几个特点:

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2020年,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每年出生人口1000多万。

劳动力整体素质在提高。知识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在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改善劳动力的供应有重要的作用。

少儿人口的比重也在提升。目前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措施也有利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善,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劳动力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劳动力素质上,都有巨大的有利条件。”付凌晖同时指出,中国过去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投入促进经济增长,从未来看,更多要转向提高技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人口素质提高,特别是具有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增加,中国未来发展仍具有很好的保障。

节约优先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对此,付凌晖坦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在稳步提升,但在资源利用方面和世界的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从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大概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4,油气、铁矿等一些大宗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资源使用情况来看,粗放利用状况还是存在的。2020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概是0.55吨标准煤,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产出消耗的钢材、铜、铝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付凌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资源利用的约束越来越强,如果还是延续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很难持续也难以为继。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节约优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