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12月14日上午,“扬帆正当时 厦门再出发——2021年网络全媒体厦门行”活动在筼筜书院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家网络媒体工作者,在为期2天的采访中聚焦厦门特区40年建设成就,围绕“特区历程”“发展成就”“金砖合作”“红色基因”等4个主题两条路线开展采风活动,探寻厦门特区40年蝶变“密码”。
“2021年网络全媒体厦门行”启动
此次全媒体厦门行采风团阵容强大,是一支由中央媒体、各省市媒体、流量媒体、网络大V等组成的采风队伍,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日报社、央广网、中国改革报、澎湃新闻、界面新闻、国际在线、深圳新闻网、广州大洋网、青岛新闻网、红星新闻网、长沙星辰在线、华商报社、潇湘晨报社、福建日报社、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建侨报、厦门日报社、厦门广电集团、海峡导报、东南网、厦门网及今日头条、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锐意进取、乘风破浪、奋力拼搏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 厦门市委网信办副主任符长泉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致辞,他说,“网络媒体朋友们,让我们从这里出发,用手中的笔尖和镜头,讲好厦门故事,发现厦门之美,传播厦门声音,为厦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网信力量。”
采访团深入厦门探寻特区40年蝶变“密码”
筼筜湖现场,2021年网络全媒体厦门行采访团漫步其中,了解筼筜湖的生态文明实践,感受厦门这座城的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书香味浓;在厦航新时代党建实践中心和运行指挥中心,采风团参观了党建室,签派室,飞行准备室,了解了厦航自力更生、努力拼搏的发展历程,对厦航保持34年连续盈利记录的“秘诀”,有了深入体会;在厦门特步运营中心,记者们聆听了特步与厦门共成长的故事。特步科学实验室,跑鞋背后的“黑科技”,令采风团成员赞叹。环岛路的特步跑步俱乐部,采访团感受到了冬天里的春色美景和海岛风光。
14日下午,在火炬高新区这片“适合种软件的良田”上,采风团成员在数据中感受到了厦门软件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取得的优秀成果,了解到了这块“产业地标”孕育出一大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的原因,领略到数字厦门的发展变化;厦门创新创业园采风现场,记者团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短片、产品模型,进一步了解“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前世今生”;从大数据服务中心到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展示中心,记者团深入采访,了解到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六年来,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探索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采风团还走进厦门市金砖创新基地展厅,看基地如何引入与金砖及“金砖+”国家合作往来的新工业项目,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金砖项目开发合作新平台。
网络媒体组团打卡厦门,拍照留念
值得关注的是,14日晚上举行的“筼筜夜话”主题沙龙,邀请了在厦创业生活的中外代表分享他们与特区共成长、在厦门创新创业的生活故事,和采风团的媒体朋友一起讲述厦门之美,共话厦门发展,展望厦门前程。
“有一年,厦门遭遇莫兰蒂台风袭击,驻闽部队官兵前来厦门帮忙救灾。厦门一个妈妈带着小孩,给所有投入救灾工作的士兵们,在其整齐划一放置地上的绿色书包上,都分别放上鸡蛋和一张表达谢的小字条。”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姚玉萍与会人士分享了一个发生在厦门的真实故事,她说,厦门给她留下最深印象是大爱,常常一个小细节,就让人们心生无限感动。
“筼筜夜话”主题沙龙现场,嘉宾畅谈“我与特区共成长”故事
“厦门是一个不见外的城市。”来自捷克的“90”后潘淑娜是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任社区境外主任助理,在厦门生活几年后,潘淑娜已经喜欢上了厦门,“很多我们外籍人在其他城市都只是短暂的停留,而厦门是一个会让我们选择扎根的城市。它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因为这是一个好地方。”潘淑娜如是说。
出生在福建漳州市南靖县一个小乡村,18岁来到厦门海天码头实习工作的冯泓昌,来厦发展25年。身为码头一线产业工人,他见证了特区发展的历史巨变,也成为这座特区城市发展的受益者之一,如今,他已从一位农民子弟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人才和“大国工匠”。
家有喜事,一起分享。主办方称,希望通过举办这一活动,网络大家庭各位成员都能够一起共同分享和见证,将厦门经济特区40年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借助网络力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厦门,点赞厦门。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委网信办主办、厦门网承办。活动还进行全程直播,邀请百家网络媒体通过“云采风”一起看厦门。 (林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