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两岸青年扎根厦门翔安 奉献青春力量

2021-12-15 19:04:23 来源:改革网 林冰冰 文洁

改革网厦门讯 以青春拥抱活力之区。在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区,以省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区为契机,磅礴的青春力量正在释放。

背靠绿水青山,胸怀星辰大海。在这片热土,两岸青年尽己所能,或传播闽南文化,让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去更远的地方乘风破浪,或扎根热土,以大地为画布渲染上明艳色彩,共同成长一同奋斗,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都将翔安作为“第二故乡”。

 

来自台湾的福建省非遗传承人卓圣翔的南音“徒弟”都还是“娃娃”。(卓圣翔 供图)

热情深耕两岸文化富矿

每个周末,位于翔安欧厝的厦门首座南音主题公园,都是被稚嫩的童声唤醒。

来自台湾的福建省非遗传承人卓圣翔弹着琵琶伴奏。南音在不少人看来很容易“曲高和寡”,但值得欣喜的是,南音主题公园的爱好者队伍中,依然有不少青少年的身影。

卓圣翔和学生林素梅、罗纯祯来自台湾,刚刚获评南音项目的福建省非遗传承人。2018年翔安欧厝“南音泥土计划”启动,在翔安团区委等相关部门的牵头下,他们就一直深耕于此。培训班免费开放,参加培训的有六七十名孩子,他们被唤作“泥土娃娃”,其中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

南音流传两岸间。在翔安,南音有很好的民间基础。在翔安团区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文化自信”教育是从古今优秀文化内容中提炼的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资源,让青少年了解家乡的文化,从而热爱家乡,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他们积极邀约专业人士的加盟,也是希望能让南音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从泥土中开出芬芳。

如今,泥土中孕育的树苗正在发芽。此前,卓圣翔曾将唐诗宋词谱成南音累计500多首,以101支南音曲牌入调,这也将让孩子们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助力文化在两岸间传播。

两岸文化共融,心灵共通。近年来,翔安团区委联合区台港澳办等相关部门,一同发掘优秀文化志愿者,以更为亲切的方式,获得青少年的喜爱,并以此为桥梁,搭建两岸同胞的同心桥。

今年暑假,内厝镇莲塘村的“宋江阵”公益培训班如期举行。12岁的洪宇彤身披红装、手举三角旗,刀枪棍棒、变换阵型,获得满堂彩。这个融合武术、阵式表演为一体的阵头文化,每年都能吸引不少孩子前来,更有来自台湾的青少年前来切磋技艺。青少年在触摸兵器的同时,感受到百余年前闽南群众抵御外敌的气魄。

南音、拍胸舞、春仔花……一个个非遗项目变得生动立体,学习甘之如饴。家长和老师们惊讶地发现,闽南文化的魅力如此之大,会让孩子们放下手机,在身边汲取美好。翔安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翔安与台湾互动频繁,为进一步吸引台湾青年了解、融入翔安,翔安团区委立足同根同源的两岸传统文化,加深青少年与祖国的情感共鸣,深化青少年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引导两岸青少年从祖国的辉煌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

梦想绽放乡村振兴舞台

秋日的田野色彩斑斓,在翔安面前埔村,各色生菜组成的蔬菜彩带区、相恋三角区的紫甘蓝和紫包菜、可食用的观赏盆景蔬菜,都让人眼前一亮。望着这片精心打造的面前埔田园综合体项目,吴泗海露出满意的微笑。

前不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出30名2021年度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吴泗海榜上有名。作为厦门三五丘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5月,吴泗海与这里结缘,他带领团队扎根面前埔村,以农业为基础,谋划农旅产业发展,助力当地乡村发展。

曾经,这里是厦门最偏僻的村庄之一。如今,集聚各方努力的面前埔村在乡村振兴中大刀阔斧。2018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两岸院校与公司建立联系,吴泗海表示,“三年里,我们这里来过50多名来自两岸的旅游行业教授、专家,他们亲自到项目指导,助力产业升级,把脉产业融合。”

面前埔村的七彩田园项目一成型,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过来打卡,带动旅游消费。三年多来,项目累计接待游客二十多万人次,累计收入达1800万元。

以乡村作为青年实现青春梦想、践行个人价值的广阔舞台,2018年5月,翔安区率先在全市共青团系统发出“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倡议,并制定五大行动,翔安团区委联合区台港澳办,吹响了两岸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号角,一支以乡村领头雁、新型农民、乡村旅游人才、农村电商人才为主体的1500多名产业发展青年人才队伍雏形初现,而其中,不乏有台湾人才的身影。

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借由青年的奇思妙想和澎湃激情,越来越多的视线聚焦乡村。“大宅火龙果”以厦门为原点,辐射全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产品“流量”担当,除了得益于稳扎稳打的质量,创意的融入也为其“引流”助力。两岸青年共同策划的大宅火龙果创新创意季活动、火龙果文化旅游节等都是大宅火龙果转型的坚实脚步。

而在内厝镇的黄厝村,农耕馆、手艺馆、老照片馆,吸引大批艺术家、文创青年驻扎,村中的古窑文化与现代农业也相映成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台湾大学生团队入驻我们的乡村振兴繁星基地,充分了解村情,发挥大学丰富资源推进乡村扶智。”黄厝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黄厝村充分整合闲宅、闲人、闲地资源,通过两岸创生共建,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农村效益增收。

翔安团区委主动对接翔安区台港澳办,积极搭建两岸青年人才交流平台,积极引入农创文旅项目,两岸青年共同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挥洒才华,也成为翔安区打造乡村新面貌的生动图景。

沟通促进翔台两地共融

电影《长津湖》热映,主线故事中的志愿军第27军军长的原型人物,就是来自厦门翔安的开国少将彭德清。10月16日,在翔安团区委等部门的组织下,翔安区青年志愿者联盟预备成员队伍——台缘志愿服务队,在位于翔安的彭德清纪念室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在台青志愿者曾信轩看来,这样的学习参观,对两岸共融发展有着很大助益,“祖国进步和强大的背后,是无数英雄的奉献,我们了解历史、正视历史,因为这是先烈为两岸同胞留下的宝贵财富。”

近年来,翔安团区委联合区台港澳办,充分发挥对台前沿优势,开展特色活动,加大对在翔台湾学生、企业家、创业青年等台青群体的联系凝聚,助力融合发展。此后,两岸交流愈加频繁。针对台青对大陆了解片面的问题,翔安团区委组织台湾大学生团队开展“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掠影”的考察之旅,全面加深了两岸青年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台湾大学生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一同仰望星空,并肩脚踏实地。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踏浪而来,在翔安实现梦想。

申请注册公司,享有与大陆企业的同等待遇,这其中的温暖感受,台湾青年黄伟伦深有体会。此前,黄伟伦在厦门创业过程中,得到很多政策支持,如今以“过来人”和“带路人”的身份,吸引更多的台湾年轻人来厦门就业、创业。

早在2019年,翔安区就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翔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在翔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入驻翔安辖区内的台湾青年创业项目,甚至在翔安辖区内自行租房的台湾就业创业青年,都能享受补贴、补助。

相似的环境,优渥的资源,巨大的潜力,台湾青年在这个“第二故乡”倾注了情感,寄托了希冀。今年9月,翔安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中,就有不少台湾青年的身影,“我把根扎在这边,这里就是我的家,自己的家园要自己守。”翔安区台青抗疫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东宪如是说。(林冰冰 文洁)

[责任编辑:武艳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