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龙江-中国改革报看龙江,龙江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虎林市实施“四边工程” 推进边境农村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2021-12-12 13:07:41 来源:黑龙江网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水相望,边境线长264公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珍宝岛战役发生地和乌苏里江船歌唱响地。市域总面积9334平方公里,总人口27.3万,辖11个乡镇、85个行政村;有农户26278户、农民90690人、农村党员3361名;有耕地750万亩,年可产粮350万吨,是一个典型的边境县、农业县。近年来,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大力实施“堡垒领边、经济富边、基础固边、治理稳边”的“四边工程”,扎实推进边境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实施“堡垒领边”工程,基层组织由弱变强。抓实“全覆盖”。坚持“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应建尽建”原则,推广在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村办企业、边远屯组建立党支部、党小组模式,在健全85个村级党组织基础上,组建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党支部36个、村屯党小组215个,彻底消除边境农村党组织覆盖盲点、工作空隙,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覆盖体系,筑牢党在边境地区的执政基础。选好“领头雁”。严格人选政治关、素质关、年龄关、学历关,明确“三好三强”标准,细化不应被提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40种情形,坚决把“好人”选进班子、把“坏人”挡在门外。2021年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8岁,比上届降低2.2岁,且全部在60周岁以下;中专以上学历达71.7%,比上届提高15%,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打造“硬队伍”。坚持从源头抓起,注重从优秀年轻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挖掘培养党的“新鲜血液”。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脱贫解困的“贴心人”、农民创业的“领路人”、小农业与大市场对接的“经纪人”、村务管理的“清白人”、活跃群众生活的“文艺人”的农村党员干部“六种人”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农村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2017年以来共发展农民党员340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50名,培育“六种人”党员543名,占党员总数的16.2%。

  实施“经济富边”工程,集体家底由薄变厚。聚焦土地稳增收。把集体土地有偿使用作为增加村集体收入的“突破口”“重头戏”,创新采取责任“三联动”、部署“三步走”、价格“三统一”、方式“三先后”、进度“三时限”的“五个三”工作法,有序推进全市57.6万亩集体土地100%有偿使用。2017至2020年,累计收取集体土地承包费1.6亿元,专题片《踏实这片土地》荣获黑龙江省第十二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发展项目促增收。坚持“有利于盘活集体资产、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转移农村劳动力、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四个有利于”原则,结合各村资源、地缘优势和产业特点,依托中央专项扶持资金和 “金鸡归巢”计划,采取自主投入、合作经营、上级扶持等方式,先后谋划落地“金鸡归巢”产业项目52个,申请中央专项扶持资金1050万元发展产业项目25个,助推村集体实现增收1018万元,切实提高村集体“造血”功能。强化管理保增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意见》,成立乡村两级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合同签订、审核、兑现、调解、保管等各项工作,防止集体资产、资源随意出售、转让、抵债。实行村集体资产资源公示制度和村干部任期资产资源审计制度,彻底解决资金管理混乱、资产处置随意、资源发包不规范等突出问题。2016至2020年,全市85个村集体总收入由1091万元一跃增至5957.88万元,同比增长446%,各村收入全部在20万元以上,24个村收入超过100万元。

  实施“基础固边”工程,人居环境逐渐变美。建强支部阵地。采取“财政担大头、部门帮小头、村级补零头”的方式,统筹资金1300余万元,新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2个,推进全市村党支部阵地建设全部达到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其中3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活动场所36个。注重提升“软实力”,创新制定《党支部基础档案归档整理“3+2+1”制度》,将党支部建设软件材料系统梳理为6类26卷83项,实现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程纪实”。改造基础设施。以“统一规划、保持原貌、节俭实用、协调美观”为目标,按照建强中心村、发展中等村、扶持薄弱村的思路,聘请专业团队为各村制定基础规划,分类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00余个,改造泥草房1.5万余户,建成精美住宅小区7个,农村砖瓦化率达到91%,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伟光乡太平村修建了地下排水工程,成为鸡西市第一个地下排水的村屯。珍宝岛乡小木河村将村内6公里的泥泞巷道改建成砂石路,结束了村民“宁要靴子不要媳妇”的历史。推进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清五堆、治五乱、创五净”整治行动,组建巾帼、党员、民兵、老年、低保等多类型环境管护分队,号召3000余名农民党员开展“扮靓城乡、万名党员齐创城”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村屯绿化覆盖率达18%以上,省级生态村实现全覆盖;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湿13.2万亩;以“厕所革命”带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建成卫浴一体化水冲厕所6012户。宝东镇东兴村建成分布式能源147户,全面拆除了村内旱厕,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国家级生态村。

  实施“治理稳边”工程,村风民风越来越好。“自治”凝心聚力。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深入推进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的“一约四会”全覆盖,有效治理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大办学子宴等不良风气。大力开展军地共建,组织抵边村党组织与驻地部队开展“党旗为5A增色”“守边固边”“同心战疫”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发现拦截俄罗斯籍越境人员1名,有效化解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法治”化解民忧。注重提高乡村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普惠,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宣长廊、法律图书室、法律咨询室等普法阵地32处,创新建立“121+N”人民调解机制,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乡镇、进村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效抑制了越级访、无理访等问题发生。“德治”引领风尚。挖掘培育乡村道德模范,积极开展“脱贫示范户”“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爱老孝敬户”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示范户、最美家庭200余户,营造敬老爱幼、勤劳节俭、知礼守则的良好风气。成立了乌苏里、黑土地、杨岗3个农民艺术团,组建了21支乡村群众文化队伍,常年开展“绿野放歌”送文化到农村巡演活动,推动形成了文明守法、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乡风。(严璐璐 记者 石启立)


[责任编辑:高宝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