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的报道
□本报记者 华铭
□高松
凤山如黛,汴水汤汤,七十二载峥嵘岁月,铸就馗乡医学丰碑。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人文情怀,历经七十二年的建设与坚守,谱写了灵璧县卫生健康事业辉煌。近年来,灵璧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紧紧围绕名科名院提升能力,发展县域医疗共同体,软件硬件争创一流,履行社会公益性责任战略定位,以重点学科引领全院发展,争创三甲立品牌,服务健康灵璧为发展愿景,以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为抓手,坚持把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作为医院的生命线,推行医疗、运营、学科建设协同发展,推动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强化基建
提升医院硬件实力
近年来,在灵璧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灵璧县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灵璧县人民医院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全面发展新局面。灵璧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灵璧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新院区总占地面积267亩,一期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350张,二期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375张。目前,一期已全面投入使用,二期感染楼、儿科楼投入使用,办公楼、后勤楼预计年底交付。
整合资源,推进信息化。灵璧县人民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建成远程会诊,让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医疗专家高水平、高质量的诊疗服务。医院大力推进影像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和服务质量。创新“影像云”服务平台提供影像共享调阅、健康管理指导、远程诊疗、科教及智能AI辅助诊断等应用,实现县域医学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真正做到科技惠医、科技惠民,助力打造指尖医疗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灵璧县人民医院通过“影像云”服务率先开展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共同筑牢抗疫防线。灵璧县人民医院“县域医疗‘影像云’精准助力疫情防控”项目,在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2020年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评选中,荣获抗议信息化优秀奖。
灵璧县人民医院致力打造成园林式、现代化、智慧医院,建成涵盖人财物管理、物联网、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信息系统、移动医疗、移动护理等应用,开展“互联网+医疗”,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智慧医疗服务,尽全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感受。灵璧县人民医院致力于办县委、县政府放心,医者有激情,患者得满意的人民卫健事业,目前已成功设置为三级综合医院。
摒弃粗放推行精细
精细管理领航新发展
灵璧县人民医院积极推行6S精益管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群众的充分肯定,多家兄弟医院闻讯前来交流学习。6S精益管理,凝聚了科室力量,提升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品质,提高了医疗质量,逐步形成有人文、有情怀、有智慧、有技能、有合作、有质量、有温度的科室。医院不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分类完善医院章程,明确医院的战略定位、价值观、决策程序和运行规则,强化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发挥专家治院和在医院管理运行中的主人翁作用,使大家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使命,形成医院独特的凝聚力。医院不断完善人事与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破除逐利机制,调动积极性,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医院在结合三级医院创建和评审中,寻求从医院实际出发进行“内部外部指标相融合”,探索建立适应医院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最大化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医院管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捍卫健康呵护生命
彰显灵医“硬核”担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灵璧县人民医院勇担社会公益职责,全力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灵医人迎难而上,彰显灵医“硬核”担当。灵璧县人民医院作为灵璧县抗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医院在“医院救治、力援武汉、支援宿州、转战机场”四线作战。自疫情发生以来,在灵璧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灵璧县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进入临战状态。全院上下加强协调联动,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战“疫”打响后,灵璧县人民医院院领导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到岗到位,紧急启动应急预案,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增设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紧急启用传染病隔离病区,5天完成备用医院改造。在院两委的号召下,全院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奋战在抗疫一线,5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两名医务人员支援宿州,1名医务人员转战上海机场。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抗疫赞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灵璧县人民医院120转运2125例,发热门诊接诊10,478例,传染病隔离病区收治隔离45例,备用医院隔离112例,确诊病例7例全部治愈,零重症、零死亡、院内零感染。获得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人才强院科技兴院
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灵璧县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才强院、科技兴院、品牌立院、文化和院、医联盛院为办院方针,将人才引进作为快速提升人才梯队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以选派技术骨干赴北京、上海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或短期培训的方式培养人才,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才276人,上海长征医院先后派驻9批次、蚌医二附院11批次、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5批次、宿州市立医院4批次技术精湛的医疗专家团队140余人,采取“组团式”对灵璧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医疗帮扶,通过帮助医院建立重点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学术讲座、带教查房、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义诊等着力培养灵璧县人民医院学科带头人和年轻骨干。2020年8月,灵璧县人民医院与安徽省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签约医教协同教学医院,填补了医院教学空白。在上海长征等医院“造血式”帮扶支持下,灵璧县人民医院以城市医联体建设为依托,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新成立康复医学科、老年病全科、泌尿整形外科、肾内血液科等科室。通过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了医疗设施投入使用,加强了学科建设,使口腔、骨科、普外、妇产、消化、耳鼻喉、重症医学、心血管内科等为代表的学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逐步建成管理规范、学科齐全、技术精湛、人才梯队合理、重点专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医院。2020年6月,灵璧县人民医院成立上海长征医院驻灵璧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急诊重症科4个博士工作站。
截至目前,灵璧县人民医院累计开展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药物球囊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单孔胸腔镜和腹腔镜手术等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灵璧县人民医院诊疗技术逐步向更微创、更精准的方向创新发展,极大地解决了疑难病症看不了、治不好的问题。
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建成卒中中心救治体系
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灵璧县人民医院上联上海长征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蚌医一附医、蚌医二附院、宿州市立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院等三甲医院,下协灵璧县14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城市医联体专科联盟、对口帮扶、远程医疗逐步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县域医共体对口支援、基层人员培训、人员设备支持、远程医疗等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打造一支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急诊、重症、影像、检验、麻醉、介入、康复等科室专业协作的脑卒中团队,实现对卒中特别是急性期卒中进行高效、规范救治相对独立的诊疗单元,进一步完善了五大中心建设和院前急救服务能力。2020年7月,安徽省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安徽省脑卒中诊疗管理指导中心正式授牌灵璧县人民医院为防治卒中中心。灵璧县人民医院在安徽省脑防委的正确指导下,把救治危重疾病作为主导方向,借助安徽省脑卒中诊疗管理指导中心的强大实力,在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抓机遇,有效整合医院各科室力量,实现多学科协作无缝对接,形成完善的卒中诊疗体系,优化就诊流程,开辟绿色救治通道,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使患者得到快速而精准的联合诊疗,真正彰显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捍卫全县及周边地区脑卒中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院两区战略引领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灵璧县人民医院正朝着一院两区的发展方向,大步迈进。医院积极建立高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抓紧构筑现代化医院管理和后勤保障体系,畅通渠道培养造就人才,提供平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能,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业务核心,立足老院区城区中心定位,不断加强老院区慢病诊疗、康复医学及医养结合建设。老院区保留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并在原有的基础医疗服务能力之上再发展,在原有的特色科室之上更加特色、更加有专长。新院区选派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到老院区轮流坐诊,使老院区医疗技术水平与新院区同质化,不断满足城区内居民就医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老院区就能够享受到新院区同等的诊疗服务。
站在新起点,阔步新征程,恰逢百年变局与机遇交汇之机,医学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灵璧县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传承创新,携手共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续谱灵璧县人民医院发展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