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冬奥为契机 为低碳城市建设贡献“北京经验”

2021-12-01 14:48:52 来源:本网专稿 

2020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以上

本报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刘政 实习记者陈荟词报道 今天,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主办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专场举行。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介绍,2020年,北京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5%的“十三五”任务,为全国各地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

“自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以来,北京市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整体生态环境改善贡献了重要力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巩固产业调整转型和高精尖经济结构优化的良好势头,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绿色提升与绿色示范创建,进一步提升产业节能减碳和绿色发展水平。

当前,“双碳”目标战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共识。下一步,北京在加快推进制造业实现低碳发展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李涛说,北京市将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应用助推低碳发展,培育壮大节能降碳的综合服务商,推进制造业低碳发展。

“北京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部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丁胜介绍,国家速滑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这一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比赛赛道是世界上首条整体加盖遮阳棚的赛道,遮阳棚能最大限度降低赛道的能源损耗;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中采用表土剥离及回收利用技术,减少赛区内的水土流失、最大化地减少客土引入赛区、保护原生种子库,减少外来物种入侵的几率。

在城区景观环境保障方面,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高大伟介绍,冬奥竞赛场馆和重要联络线实施绿化建设251.2公顷,目前,各区的冬季景观增种补植正在进行当中,并将在明年1月中下旬全面完成。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