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领筑创新高地 以人为本建幸福家园

2021-11-24 09:51:44 来源:本网稿件 

——浙江温州市全力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温州城市风貌

红色工地:温瑞大道快速路一期工程党员先锋队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

装配式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

温州智慧住建系统平台

□温建宣

近年来,温州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带动了大量关联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温州深化制度改革、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数字赋能,在效率提升、基层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批宝贵的实践经验。今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并将以此为契机,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10年来,温州建筑业整体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累计建筑企业总量达3017家,从业人员51余万人,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009.8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3610.5亿元,年均GDP占比7.5%以上;建造能力稳步提升,累计建成规模以上装配式生产基地7个,年生产能力达到90万立方米,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1977万平方米;建设领域科技设计与建筑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从130余家发展到260余家,累计实施绿色建筑14,500.77万平方米,18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建成节能建筑17,941.11万平方米,全市城镇新墙材应用比例达100%;工程建设质量稳步提升,累计创成鲁班奖及国家优质工程12个,“钱江”杯83个,“瓯江”杯471个。

“党建基建两手抓”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2018年以来,温州市按照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大力推进“红色工地”创建,充分发挥党建在行业管理和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有力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实现同比增长9.3%,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凝聚“红色力量”,打造项目建设“主阵地”。在实践中,该市坚持以拓展工地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为重点,鼓励支持全市所有施工企业、在建工程同步成立党支部和项目部,让建设工程一线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截至目前,全市已高标准打造“红色工地”314个,建立工地基层党组织297个,拥有党员1380名,基本实现亿元以上房建项目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发力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对照“有组织、有制度、有教育、有活动、有场所、有标志、作用发挥好”的基层党建标准,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设立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展厅,开设党务公开栏、学习宣传栏等,营造浓厚工地党建氛围,为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红色工地”已累计建立党建工作制度1273项,设置党员活动场所11.75万平方米,悬挂标识标牌973个。与此同时,着力提升红色创建影响力。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红色工地”已成为展示建筑企业和建设人文化内涵、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窗口舞台。2020年,温州市三箭集团、兴业市政等5家单位(项目)荣获省级“红色工地”创建先进。

点燃“红色引擎”,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为此,该市以强化政治赋能打造过硬建设团队。充分发挥项目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建筑工地作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重要阵地,全力保障重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如永嘉山早村异地迁建项目党支部带领700多名工人通宵达旦、争分夺秒,以实际施工137天的超常规速度完成安置房建设,提前实现受灾群众“安居梦”,并获得全国文明标化工地、浙江“最美建设人”等先进荣誉,受到省市领导和广大群众一致肯定。通过强化技术赋能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党员带头成立技术攻坚小组,不断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有力提升建设速度与品质。如温州南湖未来社区一期工程党支部结合未来社区数字化理念,大力推动BIM技术应用与装配式建筑深度结合,实现建设工期缩短10%、综合成本节约3%。通过强化管理赋能实现工程标化创优。大力推进党建与标化工地、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扫黑除恶、创优夺杯等业务融合,以党建强基建加快“红色工地”生产力转化,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2020年,全市共有103个工地党组织、140名党员在各类检查评比中受到省市表彰表扬,269个“红色工地”纳入本地创优夺杯计划,创成国家优质工程2个、钱江杯优质工程13个,总数为近3年新高。

激活“红色基因”,编织项目建设“服务网”。在具体行动中,该市做到:坚持政企共建促发展。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服务指导作用,与工地党组织共同探索建立互帮、互学、互助联动机制。如温州市住建局在疫情期间派遣党员干部赴各地“红色工地”开展“三服务”,建立项目“一对一”复工帮扶机制,帮助解决人员返温、原材料供应、防疫物资等相关需求问题。激励党员靠前强攻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支部党员们立足岗位、强化担当,发挥在推进急、难、险、重工程项目中切实先锋模范作用。如市住建局、市城发集团及施工单位成立桃花岛片区“上改下”工程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带动参建各方共同克难攻坚,顺利实现七都岛—铁塔公园段跨瓯江电力隧道工程2020年底前贯通目标,并创造了我省顶管管径最大、管道埋设最深、单顶距离最长3个纪录。面向服务基层筑根基。坚持人民党建为人民,加强建筑工人关爱,通过配备职工子女之家、技能培训室、红色书吧、篮球场等功能场所,开展“六一”职工子女关爱、集体生日会、中秋家书、“身在异乡、志在四方”主题观影等活动,实现群团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市“红色工地”已累计开展主题教育、结对帮扶等活动2744次。

锚定“三大创新点”

实现行业管理效能新跃升

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效能,是温州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亮点。自2018年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温州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全面推进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及监管方式“四个统一”,并通过创新推行施工图审查、规划许可、强制工程监理和消防设计专项审查等事项审批豁免清单制度,大幅提升审批效能;打造全融合、全共享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网上办、零次跑”的功能与目标;精简工程招投标条件,将招标文件由审查性备案转为告知性备案,从事前审查变为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实现改革后6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平均减少19天,办理事项平均减少18项,办事环节平均减少33个,申请材料平均减少141件。目前,温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改革实现率达100%,小型项目审批力争在15个工作日完成全过程审批。2020年,温州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进入全国标杆城市。

深化建设领域保证金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温州在推进建设领域保证金制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有效破解了建筑施工企业因缴纳保证金导致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沉淀难题,在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显著增强企业守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为此,该市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清理规范保证金专项整治行动,除保留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四类依法依规设立的保证金外,共清理非法设立保证金48项,清退资金6010万元。与此同时,该市全面推行以保函为主缴纳四类保证金的保函替代机制。2020年6月改革至今,全市建设工程应需缴纳投标保证金280.9亿元,通过保函形式企业实际支出保费仅为1.2亿元。同时,严格落实降低保证金缴纳额度有关政策,将投标保证金从最高不超过80万元降至50万元,政府投资项目履约保证金从最高不超过中标合同金额的5%降至2%,工程质量保证金从最高不超过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2.5%降至1.5%。据统计,通过保函替代和降低缴纳标准等方式释放企业现金压力总计312亿元,涉及项目5402个,惠及企业126,165家次。并通过加强数字赋能建强平台服务支撑。在全面推广保险保函、银行保函代替投标保证金的基础上,开发“瓯e保”在线保险电子保函系统,将工程担保信息平台和保证金电子服务支撑平台建设纳入2021年数字经济系统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实现保函在线提交、在线核查,有效降低投标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成本,优化保证金缴纳与赔付流程。

发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监管水平。温州市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为契机,以“智慧住建”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工地”子系统为抓手,在施工安全监管、特种设备管理、工人实名登记等方面创新运用“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实现工地安全隐患减少70%以上,起重机械设备重大事故“零发生”,农民工欠薪投诉案件大幅降低。一是“互联网+工地监管”。依托远程视频监控,24小时全天候监控在建工地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同时执法人员在开展实地安全检查、巡查时,若发现工程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只需拍照上传图片并通过系统验收管理模块发出整改通知单,施工单位整改完成后再拍照将整改情况上传回复至本次执法整改页面,经审核确认后即可,实现执法整改全过程无纸化操作,三方主体随时互动,信息公开透明。二是“互联网+设备监管”。采取人、证、设备同步管理,将所有在建工程的起重机械设备、特种作业人员、检测人员等信息纳入“智慧工地”系统,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上传身份证、头像照片、岗位证书等信息,并同步绑定对应的起重机械设备。同时对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模块设置安装、检测、使用、拆卸四个管控流程,各个流程申报信息均由系统自动产生对应的表格和二维码,施工单位必须确保每个流程申报信息真实一致,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目前,系统已入库登记起重机械设备9579台,设备安装拆卸单位47家,特种作业人员11,450人,检测人员47人,证书12,908本。三是“互联网+支付监管”。农民工在进入建筑工地务工前,必须校验二代身份证进行实名制登记,并通过网络考勤设备采集工人的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截至目前,全市实名制登记人数达425,183人,已基本实现工程、人员全覆盖。同时将农民工银行卡与企业劳务专项账户对接,实现了工人工资发放直接到人的薪酬支付新模式,主管部门也可通过系统后台实行同步跟踪管控,确保每笔工资及时足额支付。目前,系统已对接银行22家,累计发放民工工资超14亿元。

(图片由浙江温州市住建局提供)

[责任编辑:张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