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水保”改革先行区 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

2021-11-18 13:33:02 来源:本网专稿 

福建省龙岩市加大力度深化水土流失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区县水土流失治理迈向精准深层。目前全市水土流失率已降至6.03%,率先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中国改革报记者 丁南

□翟风彩

昔日水土流失区,今日生态新注脚。

地处福建西部的龙岩市,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尤其长汀县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绝不服输的闽西人凭借着“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和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

2012年以来,长汀县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8万亩,全县水土流失率从2011年的10.26%降至2020年的6.7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

山水同治,绿富共赢。近年来,龙岩市持续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全市水土流失率已降至6.03%,水土流失区累计新植油茶、无患子、蓝莓等经济果木林20.53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945.9万亩,实现产值161.4亿元,直接惠及林农16.8万多户,水土流失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体制改革持续注入新动力

入冬时节的闽西大地,处处草木葱茏,青山绿意不减。

“驻闽部队和武警成建制组织近万名部队官兵,支援闽西近4万亩水土流失区治理,形成了官兵齐上阵,部门合力抓,群众为主体的共治格局。”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卢晓香说。

近年来,龙岩市加大力度深化水土流失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区县水土流失治理迈向精准深层。为破解治理主体单一的问题,龙岩市积极构建多层面参与格局,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水土保持和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钩4个重点县,并以市政府文件下达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给水利、林业、国土、农业、交通、住建、商务等部门,层层压紧压实水土流失治理责任。

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何把被动的痛点化为主动?龙岩市全体民众上下充分强化大水保理念,按“用途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流域治理、林业生态建设、矿山整治等项目资金向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倾斜。同时,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在多元化投入机制的鼓舞引领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激发起来,从“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群众成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人翁和主力军。自2012年以来,龙岩全市共整合各类生态项目资金18.19亿元,其中水利部门共策划245个水保项目,向上争取资金9.61亿元;引进民间资本5.13亿元、企业或大户3830家,“码”上义务植树参与人数达2.18万人、捐资116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今年7月,长汀县率先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10月,《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龙岩市荣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

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龙岩市如何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后半篇文章”?创新经济型治理体系,为水土流失区带来生态蝶变。

长汀县针对历史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群众增收难的现状,在消灭水土流失斑的同时,立足生态优势,沿汀江自上而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汀江生态经济走廊;连城县针对林地水土流失严重和火烧山频发现象,采用“大封育小治理”模式进行综合治理;永定区主打低效果园改造示范工程,仙师镇127顶“红帽子”山头,成了年产100多万斤蜜柚的“花果山”……进行开发性治理、发展生态产业和崩岗经济,县县有精品的治理局面在龙岩市初步形成。

在水土流失治理中,龙岩市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大田经济、林下经济、花卉经济、旅游经济等生态产业,涌现出了把“难坑”变“富坑”的十九大党代表沈腾香、全国劳模“种果大王”赖木生、“平民兰”“素心兰”种植大户廖元仕、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下种植大户曾宪富等一大批水土流失治理草根英雄,走出了一条“保生态、不砍树、能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形成治理与发展共赢的局面。

据统计,2012年以来,龙岩全市累计治理崩岗1417座,水土流失区群众年人均增收1476元。2020年,龙岩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7.72万亩,其中封禁治理措施37.02万亩,水保林草种植10.7万亩。

更多的生态“溢出效应”,在龙岩显现。今年前三季度,龙岩市生态旅游实现直接收入8.94亿元,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值达119.8亿元,林产品加工产值达163亿元。

如今,龙岩这片红土地上,山峦起伏依旧,但已由赤岭荒山变为绿色连绵;河道蜿蜒不改,但已由浑浊不堪变为鱼游鸟翔。巨变背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答卷,是厚植绿色发展的拔节之声。

“巩固治理成果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完善管护制度、健全管护网络、加强水保执法等三方面构建预防性保护机制,确保水土流失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龙岩市水利局局长曾佑繁说。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