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与越南海陆相连,是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拥有长达142公里海岸线、61.8公里边境线,守边固边兴边任务艰巨繁重,做好边境疫情防控、防暴恐、打击“三非”等治理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防城区坚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立足“边”的特色,夯实“民”的基础,把握“稳”的关键,以峒中镇为试点,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个三”工作法,加快构建部门联动共守边、民族团结共护边的“边境样板”和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闯出了平安边境治理新路子,进一步筑牢了边境疫情防线。
立足“三个强化”,筑牢社会治理大底盘
一是强化“石榴籽”党建。以“百里百村红边”党建工程和屯级“联建联治联产”党建示范带为牵引,整合262名网格党员,建立网格党支部,统筹推进边境群防群治安全防范、情报信息收集、矛盾纠纷排化解等基础防控工作,确保“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坚持党建带团建,创新“四个ー”联建活动,实施“护苗”计划,多部门联合针对不良青少年及其监护人开展法治讲座红色教育、军体活动、爱国实践活动等。二是强化“三进”制度建设。实行派出所所长进镇党委班子制度,所长任镇党委副书记,边境基层社会治理成为每月必备议题。实行民警进村支部班子、民警进网格支部班子制度,派出所民警任村(社区)副书记,统筹村(社区)内部治安治理工作。三是强化“三防”体系。着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设置25个执勤卡点,协调解放军边防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党政干部和村“两委”部共305人,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严防死守,实现了境外疫情零输入。
蓄势“三力齐发”,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一是注重警力融入。打造“一格一警一辅”模式,辖区警力全部下沉网格,真正让民警成为“小网格”中的“大管家”。2020年以来,网格群防力量主动发现、配合调解矛盾纠纷92起,举报各类违法犯罪行为25起,占案件数25%。二是注重民力注入。统筹73名网格志愿者、护边员,组建以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爱国戍边模范”陆兰军为队长的“兰军护边队”,疫情防控期间成功抓获4名欲偷渡回国人员。开展联合法治、联合德治、联合自治“三联治”活动,在各村建立村规民约、守边护碑协会、矛盾纠纷调解协会、禁毒协会、乡风文明理事会“一约四会”村民自治组织。三是注重效力嵌入。对网格内“9+5”类人员、参与涉边违法犯罪苗头隐患人员、重点场所实行“一人一档一场所档”管控。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官一律”联合调解“四级”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根据矛盾纠纷化解难易程度确定调解形式,构建“分级化解、多调联动”大格局。2020年以来,辖区无一人进邕进京上访,网格内部化解矛盾纠纷112起,占总数的93%。
推行“三化管理”,打造智慧警务新模式
一是实行“数字化”管理。开通网格警长综治E通账号,依托综治系统实现网格信息录入、案(事)件流转及办理等工作“一网打尽”,推动基础工作指标可量化、过程可控制、成效可评价,打造数据便捷采集査询、任务精准推送、工作实时监督的工作新形态。二是实行“差异化”管理。建立“网格员、网格志愿者—网格长一网格警长”“三级”问题差异处理反馈机制,网格警长能够处理的直接处理,无法处理的逐级向上移交,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权限的,利用综治平台横向移交,流转跟踪,办结后及时向群众反馈,实现平安共治。三是实行“示范化”管理。坚持“传统+科技”管控理念,谋划打造一公里边境管控示范区,完成边境拦阻设施建设30.7公里,边海防智慧摄像头100%覆盖,推动边境异常行为自动分析自动预警、精准拦截打击,加快提升边境管控和情报预警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