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创建“小庭大作”特色牌 构筑边境基层法治新生态

2021-11-18 11:55:34 来源:改革网广西 龚真泽

本网讯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是广西重点侨乡之一,共有归侨侨眷14万余人,归侨安置点5个,防城区籍海外华侨华人社团20多个、26万余人。近年来,防城区在自治区党委深改委和防城港市委深改委的统筹部署下,充分发挥边境法庭作用,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良法庭被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一名法官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防城法庭荣获“自治区妇女儿童维权岗”称号,一名法官获广西妇女儿童维权项目成果评比二等奖。


推动“小队伍大融合”,激发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新活力

一是强化“党建+队建”。充分利用那良抗日武装起义、中越界碑、瑶乡民俗等红色文化和民族资源,与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口岸联检、边防哨所等单位开展“爱国护碑行动”、“法治同行·护航青春”进校园、“红旗漫卷边关路、警地共建固国门”等活动,通过培养一名法治副校长、上好一堂法治教育课、走进一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一个法治读书角、建立一套法治校园制度,打造集审判、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教育树人为一体的法治队伍。二是创新普法宣传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法治教育基地,设立法庭“公众开放日”,开展“壮族三月三”“国家宪法日”等节庆法治宣传。三是首创“五坚持二打造”工作法。在防城区法院那良法庭党支部首创“坚持法官下访、坚持巡回审判、坚持四级联调、坚持法治教育、坚持司法建议和精心打造法庭边境调解联络站、精心打造无讼边境、无讼村屯”的支部工作法,被评为自治区级“法院先进支部工作法”,该法庭被列为自治区级法院党建先锋品牌重点培育对象。


强化“小阵地大服务”,打造“无讼边境、法治边境、和谐边境”品牌

一是打造“无讼边境”。在里火、滩散、峒中等边境村屯设立“法庭调解联络站”,定期选派法官入驻联络站,法庭干警与边境线上的15个村委会挂钩,落实“一村一法官一陪审员”和“三官一律”工作机制,坚持每月摸底排查、事前调处矛盾纠纷,为边境群众提供更加多元的纠纷解决渠道。二是优化边境法治营商环境。针对边贸经济纠纷的特点,在贸易点设立“法庭联络工作站”,边境法庭、里火、峒中口岸边贸所共同签订联动调解协议,加强与乡镇、街道沟通联系,多元化化解边境贸易纠纷。三是创新便民诉讼审理模式。常态化组织干警在圩日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活动、发放便民联系卡,及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针对一些客商忙于生意没有时间起诉应诉的实际情况,创新“面包车法庭”巡回审判、开设“午间、假日、圩日、晚间法庭”等便民诉讼审理方式,推动错时审理边贸纠纷案件。


深化“小站点大效能”,打通涉侨司法工作“最后一公里”

一是设立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在区法院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归侨侨眷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进行涉侨案件调解等服务,不断提高归侨侨眷自我解纷的能力。二是建立“一庭四室”。在侨民较多的十万山瑶族乡设立侨乡巡回法庭,在侨民聚集区垌美农场、防城华侨建材厂、华石林场、国营那梭农场设立涉侨纠纷调解工作室,专门处理各类涉侨纠纷,形成“一庭四室,以庭带室”的联动机制,对经调解确定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对不能实现调解解决的纠纷及时立案审理,实现诉调有效衔接,高效化解涉侨纠纷。三是构建“1+N”的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作用,成立特邀调解组织和11个侨乡纠纷诉前联调小组,在十万山侨乡巡回法庭的基础上,与工商、交警、乡镇(街道办)、司法局、侨联、侨办等部门成立诉调对接中心,选聘有法律功底和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涉侨案件的调解,吸纳归侨侨眷担任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