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 能源增产增供成效初显

2021-11-16 10:55:00 来源:本网专稿 

10月份,煤炭、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10.7%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十一黄金周”假期国内消费力度如何?10月,PPI与CPI“剪刀差”创历史新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今年能否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

“10月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恢复的态势。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保供稳价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在加大,主要宏观指标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和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国民经济保持了恢复的态势。”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

付凌晖介绍说,10月份,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有升有落。从两年平均看,多数指标均有所加快。值得关注的是,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上月加快了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三季度,受到疫情、汛情、部分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有所放缓。10月份以来,随着阶段性、制约性因素缓解,市场保供稳价力度加大,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付凌晖说。

具体来看,工业回升的行业面和产品面在扩大。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41个大类行业有22个行业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0个行业;590种工业产品中,有288种产品产量增速回升,比上月增加了117种。

工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高技术行业发展向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速;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民生相关行业稳定增长,消费品生产稳中有升。10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月加快了1.4个百分点。

能源增产增供成效初显。付凌晖披露,各方面针对煤炭电力供应偏紧,加大组织生产,效果逐步显现。10月份,煤炭、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9.2%和10.7%,比上月分别加快了6.3和1.8个百分点。其中,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增速由降转升。

付凌晖认为,工业生产出现积极变化,将为经济的恢复提供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结构性阶段性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成本压力上升,推动工业生产稳定恢复还需要加力。

消费恢复韧性继续显现

“从相关部门的数据来看,‘十一’期间,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长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但是,国庆期间的电影票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保持较好态势。”付凌晖表示。

10月份,我国的消费恢复韧性继续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付凌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商品销售稳定恢复。随着经济恢复,居民购物需求持续释放。10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加快。

消费内在动力仍比较充足。市场供应能力较强,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了保障。同时,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升级类消费发展向好。

消费新模式助力消费增长作用也比较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网络购物、线上消费快速发展,提升了消费的便利性,也带动消费规模的扩大。今年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7%。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消费市场的韧性充足,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付凌晖判断,随着经济恢复、就业扩大、居民收入增加,以及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消费增长仍然具有较好支撑。他同时表示,目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近期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对一些接触型消费的制约作用还比较明显。

此外,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PPI与CPI“剪刀差”创新高

10月份PPI与CPI“剪刀差”已达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付凌晖回应说,10月份,CPI和PPI的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从涨幅扩大情况看,主要还是由于PPI涨幅扩大,带来CPI和PPI的差距在扩大。”

据分析,从PPI的总体情况看,PPI上涨主要还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特别是上游行业价格上涨带来的。10月份,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9%,影响PPI上涨了13.36个百分点,占整个PPI涨幅达到99%。

从影响因素看,PPI涨幅扩大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近期,国际能源供求比较紧张,价格持续上涨。二是国内煤炭、金属部分行业供给偏紧带来的影响。

付凌晖表示,目前来看,保供稳价的效果在逐步显现,主要能源产品供给也在增加,价格情况有所改善。从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流通领域价格情况来看,煤炭价格环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

短期冲击因素造成“滞胀”表象

关于市场对“类滞胀”风险的担忧,付凌晖表示,由于受到三季度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冲击,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和国内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的供给偏紧,也造成了PPI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滞胀’的表象,但是这种情况是受到短期冲击因素造成的,是一种阶段性的状况。”

付凌晖分析指出,从经济增长来看,随着制约经济的短期因素在逐步减弱,经济恢复态势在逐步显现。从10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增速多数是有所回升的。同时,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偏紧的状况也在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从物价情况来看,尽管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影响还在持续,但国内各方面加大增产增供力度,增加对企业财政和金融的支持力度。付凌晖认为,这些都有利于降低生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减轻PPI向CPI传导。同时,CPI目前整体涨幅比较温和,10月份同比上涨1.5%,核心CPI上涨1.3%。

付凌晖预测,下阶段我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生猪产能目前总体上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还在下降,将拉低CPI的涨幅。同时,从工业和服务业供给的整体情况来看,市场供应还比较充足,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经济仍会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今年能否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我国在一年多防控疫情的过程当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控制疫情的传播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会逐步减小对经济的影响。”付凌晖判断说,“总的来看,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的态势有望保持。”

付凌晖从三方面加以分析。一是国内需求有望继续扩大。从消费来看,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提升消费能力。从投资来看,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都有利于支撑投资的增长。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3.8%,比1月~9月加快0.5个百分点。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也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前10个月,民间投资两年平均增长3.8%,比1月~9月加快0.1个百分点。

二是高水平开放的红利继续显现。我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成效将不断显现。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2%,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达到23%。前9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6%,同时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也将助力对外经贸合作。

三是改革创新的动能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市场主体持续增加,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新业态、新模式也在成长壮大。前10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势头良好。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付凌晖表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等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