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1年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和扩大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成果,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总结巴马瑶族自治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基础上,在全市深入推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力争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工作亮点。
实施背景
2016年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率先谋划实施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设置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的指标,并分门别类,设置成26大类360多个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分值,为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政村、乡(镇)构建“五位一体”信用指标体系。将信用分值与获得的金融支持挂钩,信用分值越高,获得金融支持越多,积极引导广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政村和乡(镇)利用信用记录、积累信用财富,大力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风尚,全县形成了“争当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争创信用巴马”的正向激励机制。 截至目前,巴马县信用乡(镇)创建率达100%,信用村创建率达80.37%,已累计有 58669 户农户参与信用评级,参评率达94.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信用建设43家。
通过“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巴马县创新性提升了农村金融供给能力,破解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难题,形成了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2016年至2020年12月,全县累计发放农户贷款4.58万户次31.48 亿元,余额18.77亿元。有效将农村金融改革融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通中推动了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农村金融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7个2.38 亿元。创造性将应用范围从金融领域拓展到社会治理领域,形成了党组织领导的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有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6年89.93%提升到2020年98.29%,2019年巴马县荣获“广西平安建设活动先进县”称号;2020年7月,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经过几年的努力,巴马“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到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改革举措先后获《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广西日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媒体给予广泛报道;荣获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联合国家扶贫办等机构共同主办)“2019 年城乡社会发展治理创新案例”;入选自治区2020 年第四批改革典型经验(基层社会治理)在全区复制推广;2020年10 月,普惠金融扶贫现场会—“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广西巴马)现场会在巴马召开,与会专家对“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助推金融扶贫和乡村治理给予高度评价。
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先后出台了《河池市深化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2021—2025 年)》和《河池市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六大体系升级建设方案(2021—2023年)》,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我市“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部署、协调、指导推动“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各县(区)均参照市级成立领导小组,指挥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二)搭建覆盖全部乡村治理主体的信用指标体系。以打造诚信河池、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乡村为主线,以健全信用制度、形成覆盖河池市内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按照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要求,从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山清水秀的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建立了覆盖农户、行政村、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村级经济组织)等全部乡村治理主体的信用指标体系,对农户、行政村、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分别设置指标和赋予相应分值,指标共分4大类共178项和72项负面信息,建立农户、行政村、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档案。
(三)推进信用信息数据系统建设。按照“统一集中、高度共享”的思路和“一数一源、准确唯一”的原则,开发建设“群众登得上、政府部门用得上、金融机构联得上”的功能更全面、内容更丰富的信用信息大数据平台。该项目计划由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出资,广西数字金服负责开发建设,目前已制定开发初步方案,待共同研究达成一致意见后,立即启动该项目建设,通过搭建“信用河池”系统管理平台、“信用河池”官网、“信用河池”微信公众号、“信用河池”APP,形成全覆盖乡村治理主体网络化电子版信用信息档案。
(四)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式、包容性、智能化的信用评级机制。在巴马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信息数据系统基础上建立信用评价系统。注重信用评价系统的智能化,根据信用评价需要,从信用档案中调取信用指标,赋予信用分值,建立信用评价模型。注重信用评价系统的开放性,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业务用途需要,设置不同的信用评价模型。同时,以系统智能评分为主、人工评分修正为辅,从而形成更加精准、权威的信用报告。
进展情况
根据《河池市深化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2021—2025 年)》,2021年,我市在巴马瑶族自治县深化提升、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全面铺开深化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其余9个县(区)各选1个乡镇开展试点;2022年全市推广应用,2025年实现全覆盖,形成一套科学完善、运转流畅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
目前,巴马县在已经取得良好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提质升级。环江县已出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深化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2021—2025年)》,在全县12个乡(镇)全面试点推进“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指标体系、智能共享的信用信息体系、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政策体系等,将市场的契约精神与农村的“熟人社会”充分结合,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村信用环境,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召开了工作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等工作。其他9个县(区)已选好试点乡镇,相关工作方案已起草完成,并陆续出台。
未来五年,我市将通过构建“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引领普惠金融改革先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协同高效的乡村振兴模式,助力推进“六新”河池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