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阳光,骑行穿梭在城市街角;打卡共享单车,让你的“爱车”“闲”一会儿;扫码乘车坐公交,触摸智慧出行温度……今天,你绿色出行了吗?一直以来,四川省乐至县全力打造绿色出行新模式,增强市民“绿色意识”,满足市民“绿色需求”。
坚持公交优先 发展全民乐享智慧交通
公共交通是畅通城市的“动脉血管”,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乐至县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和运力调配,不断新增、更新公交车辆,扩大公共交通服务的范围,据悉,乐至县开通了陈毅故里景区观光巴士特色线路等7条公交线路,新建公交候车亭68个,翻新公交候车亭,设置临时候车点,实现了中心城区公交全覆盖。
同时,乐至对公交车候车亭下足“功夫”。宽敞的篷顶遮阳挡雨,一字型的候车座椅方便舒适,低碳出行、文明礼让等公益宣传入心入脑,推进环保低碳出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同与好评。
在银行上班的市民吴女士表示:“家离单位不到10公里,平时都是开车上下班,开车易堵,还常常找不到停车位,现在公交站台就在小区门口,出门就能坐上公交,单程只要十几分钟,既保障了时间还环保。”
为让市民公交出行更方便,乐至以“便民、惠民”为核心,引进“天府通”APP,打造对接成都、资阳、德阳等多地通用的公交地铁出行“组合拳”,此外,还可通过天府通手机APP查询公交、地铁路线,智慧化的交通出行平台为乐至市民公共出行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将“绿色出行,智慧生活”渗入乐至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黄”“小蓝”齐上阵 助力环保有功劳
随着乐至县慢行系统的改善,提高绿色出行、培育低碳生活方式的倡议再次走入聚光灯下,选择步行、骑行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共享交通工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记者了解到,在乐至中心城区,共投放了300辆共享电动车和800辆共享单车,并根据市民出行实际情况,在小区、美食商圈、商业广场、核心路段、客运枢纽、学校、医院等高频人群出行区域进行车辆投放并设置共享车辆停放点。同时,配备运维人员对车辆进行维护和管理,保障车辆停放和使用秩序。
家住千业路弘扬名居的张阿姨表示,平时常常和姐妹们骑共享电单车去附近的公园、菜市场,既节省时间又在路上锻炼了身体。
据最新统计,2021年以来,乐至县共享单车及共享电动车累计骑行量已达46.95万次,日均骑行量1492次,同比增长了27%。
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慢行”出行更安全
在乐至县天池镇帅乡大道新天地十字路口,有一条新型斑马线引起了市民的关注。这条斑马线两旁增设了非机动车道等标识,使得行人走人行道、非机动车则走专用车道,有效实现人和非机动车分流通过,减少人车争道现象,在市民选择步行、骑车等绿色方式出行时,提高了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
原来,这是乐至县为进一步引导市民安全出行,根据路口行人、非机动车及机动车流量、道路宽度、车辆速度、安全视距等多种因素,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相关规划、设计、建设规范以及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国家标准,逐步推广斑马线增设非机动车道,为市民供给安全而充分的出行空间。
乐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人表示,未设置非机动车车道以前,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经常交错在一起过马路,没到上下班高峰期,人和车几乎是挨着通过的,即使有交警在场疏导,依旧很危险,通行效率也不高。如今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人车各行其道,通行效率提高了,市民的出行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骑电动车下班回家的市民陈先生说:“这个设计特别人性化,让我们感觉很暖心,是一个城市温度的体现。”
开展宣传活动 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11月1日,乐至县2021年绿色出行宣传月暨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仪式在望城大道举行,开展了以“文明交通绿色出行同心共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组织志愿者分组开展共享单车骑行活动,沿途开展文明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讲解、张贴标语等方式向市民大力宣传绿色出行理念、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优先选择低碳环保、优选公交的绿色出行方式。
“我们现在出行基本上都是骑电瓶车,电瓶车第一是比较方便快捷,第二就是出行比较环保。”市民陈淑英告诉记者。
乐至县持续开展“绿色低碳出行”宣传活动,绿色宣传标语处处可见,旨在鼓励市民增强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倡导“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绿色出行理念。
绿色出行,始于足下,低碳环保,有赖你我,随着乐至县绿色出行各项举措的不断推进,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得到较大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绿色出行的队伍中,让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生活更舒畅!(李晓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