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里 探寻共同富裕密码

2021-11-09 06:21:21 来源:本网专稿 

浙江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探索共同富裕路上行稳致远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安宁

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探索共同富裕路径成为新的时代命题。在今年2月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发布。就此,浙江肩负起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率先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探路先锋”。

为什么是浙江?浙江打算怎么干?如何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近日,记者从太湖之畔的浙江湖州出发,一路向南走访嘉兴、义乌、金华等地,寻找浙江探索“共同富裕”的密码。

“提低”

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眼下正是湖州长兴洪桥镇养蟹大户谢皝最忙碌的日子,每年从9月开始,他蟹塘里的螃蟹就可以捕捞上市了。2016年,这位名字与螃蟹有着莫名缘分的“蟹老板”从水产养殖专业毕业后,来到洪桥镇创业,养殖河蟹,没想到养殖实操和课本知识的差异让他第一年就栽了跟头、亏了钱。

“后来,洪桥每个月定期给我们这些蟹农开展培训,授课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养蟹大户和大学教授。很快,我就掌握了养殖技巧。不仅如此,只要遇到技术难题,一个电话就能咨询清楚,甚至送服务上门。”谢皝告诉记者,第二年自己塘里的螃蟹就长成了“大个子”,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高端货。

据了解,为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洪桥镇成立了专门的大闸蟹农合联理事会,将原有的各家各户散养转变为合作社模式,形成成熟的培训帮扶机制。七漾河蟹养殖园区还专门成立助农增收共富工程基地,从蟹苗虾苗投放、生物制剂及饲料投喂、蟹虾收购销售等环节,面向帮扶对象“一对一”精准服务,使得帮扶对象最高增收8万余元。

如今,洪桥镇又建成数字化渔业智慧平台,实现智能化实时掌握水温、含氧量等关键数值。各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端远程操作,全程智能化调控水质,告别了“靠天吃饭”的传统养殖模式。

《意见》指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做精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都市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洪桥镇依托河蟹特色,做足产业文章,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优质产业、农民共富的重要渠道。

“螃蟹白白胖胖,日子充满希望。”谢皝高兴地说,仅去年一年,基地螃蟹亩产就达到200斤,利润有70多万元。而在浙江,谢皝只是众多致富农户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7万元、3.19万元,分别连续20年和第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远低于全国2.56的水平,且最高最低地市居民收入倍差为1.67,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人均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富裕也得到极大重视。在嘉兴普光村,96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不仅可以满足大型会议、文体活动的需求,还能用作村民举办喜宴的场地,每年春节在这里举办的“村晚”使文化阵地建设与村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湖州石泉村,网红餐馆、清吧、剧本杀探案馆的引入让千年古村落焕发年轻生机;在织里义皋村,小学五年级的张伊瑶告诉记者,作为村里传统文化学习的一部分,每周三下午都会跟随老师学习刺绣,才两三年,她的刺绣作品已经有模有样。

行走浙江,城乡之间的边界也被逐渐模糊。2020年,浙江省新建和提升改造四好农村公路超8000公里,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文化礼堂、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乡村图书馆……在浙江,农村和城市统筹发展,生活更便捷,服务更均等。

“浙江是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民众最富裕、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的省份之一,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这是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也是浙江的巨大潜力所在。

“扩中”

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

义乌的小商品、织里的童装、海宁的皮革、横店的影视、乐清的电器……提到浙江,就不得不提民营经济,这各式各样的行业,为浙江老百姓带去了第一桶金。可以说,在浙江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民营企业是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

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市场主体总量为803.24万户,完成了“十四五”规定的市场主体总量大于800万户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浙江省的市场主体总量已占全国市场主体总量的32%,充分展现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特色。

在织里,记者采访时,偶遇一场童装品牌走秀。聚光灯下,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小模特们身着精致冬装快步从T台走过,自信从容地向现场观众展示风采。这场走秀的童装品牌——湖州男生女生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柯文化告诉记者,企业发展可以更好地带动就业,带动员工和周边老百姓共同致富。

目前,织里镇有童装企业1.4万家,可提供30多万个工作岗位,年产童装14.5亿件,2020年销售额超65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织里童装产业引导、帮扶、带动各类企业2万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劳动岗位50多万个,各地合计产值300多亿元,带动了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

在义乌,创业第4个年头的孙灵娟经营着一家国潮珍珠饰品店,如今这个铺面已经拥有了每年500万元的销售额;福建人林昌义10年前来到义乌,从毛绒玩具批发开始做起,如今他的生意已经做到20多个国家……在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里,像这样的“小老板”不计其数。

据统计,义乌商品城里类似孙灵娟和林昌义经营的商位有7.5万个,汇集了26个大类、210万个单品,日均客流量21万人次,关联全国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带动2000万人就业,依托市场和物流等优势的“百县万品”行动,为全国需要加快发展县提供了更多市场空间。

根据《意见》,到2025年,浙江将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则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浙江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20万~60万元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5%。

通过高水平推进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义乌激发了全民创富的内生动力,扩大了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交易,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义乌市10年来先后承担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30多项“国字号”改革和40项省级改革试点,近几年更是率先打造了“无证明城市”。地处浙江中部的义乌从“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不仅创造了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奇迹,也使自己成长为折射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城市。

改革创新意识较为浓烈,也正是浙江被选为首个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原因之一。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意见》作解读时曾指出,浙江探索创造了“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改革先进经验,创造和持续发展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各地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

浙江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孟刚表示,未来浙江将聚焦《实施方案》明确的“七个方面先行示范”,做好“四个一”,即搭建一套“1+5+N”重大改革体系架构;构建一个多层级多领域的改革试点矩阵;构建一套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完善一套集成高效的改革推进机制。

“共享”

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

要说老百姓最关心和期盼的,莫过于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如今,日益均衡的城乡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资源,正让越来越多生活在浙江的人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

缩小城乡差距过程中,打通教育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必不可少。在义乌市银海幼儿园,3棵百年古樟树围成的小广场,是园内小朋友最喜欢的玩耍地点之一。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该片区没有标准化幼儿园,去年秋季开园的银海幼儿园是“百园工程”下建成投用的幼儿园。未来在义乌,这样的标准化幼儿园将会越来越多,基本覆盖每个村。

2017年,义乌市以实现“有园上”为目标,启动“百园工程”项目,新建108所幼儿园,构建以传统公办园为龙头,小区和镇街中心幼儿园为骨干,片区幼儿园和村中心园为基础的扇形覆盖、惠及城乡的公办园网络。2020年,义乌又启动第二轮“百园工程”,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幼儿园112所,进一步推进公办园资源进小区、进社区、进村庄。

义乌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人员陈桦涧告诉记者,两轮“百园工程”建成投用后,可提供公办学位6.5万个,实现公办学位数占比从原来的9%提高到6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有12.28万外来建设者随迁子女在义乌实现了“有书读、有园上”。

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浙江一方面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着力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构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新机制。

“以前用药压力大,只能断断续续吃药,现在去一次医院花费1万多元,自己只用支付不到200元,好的医保政策实实在在为我们(患者)减轻了负担。”罹患先天性血友病的金华市民马先生说。

医保基金作为转移性收入,是社会再分配重要手段,制度设计越优化,实现共享的功能就越完善。为构建公平普惠保障体系,金华在国内首创“选缴保费法”大病保险,针对基本医保待遇不高,群众因病返贫突出等问题,在人人缴纳大病保险基本保费的基础上,可由个人自主选择缴纳。金华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周燕祥告诉记者,这项制度最高报销比例达85%,上不封顶,目前选缴率达90%,自2018年推行以来,已为48.3万名患者减轻负担49.8亿元。

“金华还聚力三项改革,构建管用高效支付体系。”周燕祥介绍,分别是201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探索住院“病组点数法”DRG支付方式改革,基金支出增长率从改革前14%下降至7%,累计节约医保基金6.87亿元;2020年在国内率先全域推行门诊“APG点数法”支付方式改革,将签约人员医保基金“包干”给医疗机构,未签约人员医保基金按门诊病例分组APG点数支付,初步实现老百姓小病不出门,健康有人管;探索“PDPM点数法”支付方式改革,让住院患者“宽心康复”。

据了解,2001年起,浙江相继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8年,浙江开始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在成为共同富裕“探路先锋”之前,浙江就已经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排头兵。

一百年前,嘉兴南湖上一艘小小红船劈波而来,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如今,这片土地再一次走在全国前列,续写初心和使命,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的先行地。

实现共同富裕,浙江已经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到202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争取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建成共同富裕。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期待浙江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