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创新“三师”下乡服务机制 塑造乡村特色风貌

2021-10-29 16:18:24 来源:改革网广西 龚真泽

本网讯 为解决基层乡村规划人员缺乏、技术力量有限、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广西南宁市聚焦乡村建设“形、实、魂”,创新推动规划设计企业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以下简称“三师”)以及建筑施工企业技术队员下乡挂点服务,引导广西设计行业向乡村延伸,为乡村风貌提升、农房管控、村镇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提高了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了乡村特色风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建立健全组织动员和保障激励机制,确保“三师”愿意来、留得住

一是理顺农房管控体制。南宁市组建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房管理工作指挥部,将分散在住房与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乡村风貌提升、农房管控、农村危房改造等职能整合起来,统筹“三师”下乡服务工作。县(市、区)级层面相应成立工作指挥部,同步推进乡镇机构规范化管理,组建“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加挂“综合行政执法队”牌子,承接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管控等审批、监管职责,负责管理“三师”下乡队伍。二是建立市县乡企联合动员机制。市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房管理工作指挥部强化工作统筹,住房与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分头负责动员引导驻桂规划、建设、国土、景观、市政等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企业)与辖区各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结成帮扶对子。规划设计单位(企业)遴选从事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土地管理等专业工作2年以上的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开展下乡挂点服务。目前,已有10家规划设计单位(企业)共212名“三师”、32家建筑施工企业135名技术队员下乡挂点服务,实现乡镇“三师”全覆盖。三是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三师”实行有偿签约服务,服务周期为2年,市县财政每人每年补助6万元,并由县乡负责交通、伙食、住宿等差旅费和必要保障。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下乡实行公益服务,服务期间技术人员全脱产下乡挂点,工资、福利待遇全部由派出单位负责。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相关政策对派出人员的单位(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和信用加分。对市级优秀“三师”,在职称评审、执业资格继续教育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予以倾斜支持;对连续两年考核优秀且符合招考岗位条件的,参加县区自然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农业农村事业单位或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激励“三师”安心扎根基层。


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服务标准体系,指导“三师”干什么、怎么干

一是明确“三师”工作职责。“三师”是政府决策参与者,负责协助乡镇(街道)开展规划设计和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参与乡镇各类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审查,给予专业技术建议;“三师”是项目实施指导者,负责协助乡镇(街道)推动全域乡村风貌提升,对“两高两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道省道)沿线村庄风貌提升、全域基本整治等项目进行现场指导,为村镇居民建房提供建筑设计、风貌管控、建房报建、危房改造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乡镇(街道)、村委人员使用规划审批、CAD和其他相关系统,提升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并协助培训农村工匠;“三师”是政策法规宣贯者,负责协助乡镇(街道)开展规划建设管理、乡村风貌提升等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提高村干部和村民对村庄建设规划、政策法规的认识。二是制定乡村风貌改造技术服务指引。南宁市先后制定了全域乡村风貌提升设计总则、乡村农房风貌设计导则、乡村环境设计导则、乡村风貌提升指导手册、农房风貌设计指导手册、乡村环境风貌设计指导手册,以及吴圩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农房设计要点等技术文件,并向“三师”征集评选形成了农房建筑、“三微园”(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村口标志物”等专项设计通用图集,建立起南宁市乡村风貌标准体系,作为规划设计企业“三师”技术服务指南。三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南宁市“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挂点服务活动考评推优方案》,明确市、县、乡、企业和“三师”工作职责内容、奖励补助、考评推优标准等,市级每半年评比推优,各县(市、区)及乡镇负责对下乡挂点“三师”进行日常管理、定期考核等,确保“三师”管得好,真正发挥作用。


建立健全乡村风貌改造提升推进机制,促进“三师”干得好、能出彩

一是坚持“上下结合”规划建设宜居乡村。秉承“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的理念,“三师”把先进规划设计理念传导到村镇,邀请村民全流程参与规划建设,与村民一起制定“农民看得懂的村庄规划”,使乡村规划符合村民意愿、传统习俗,赋予规划在群众中的生命力,推动乡村规划建设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向“上下结合”转变,增强了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也培养了一批有情怀的乡土设计师、乡土艺术家、乡土工匠等“土专家”。二是坚持“新老结合”塑造乡村特色风貌。“三师”进村入户进行规划设计,根据村屯实际,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等因素,坚持老料新做、土料洋做、新旧搭配,并遵循建筑与民族、地域环境的互动关系,尽量体现各村屯差异化,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南宁市派驻马山县“三师”在实施乡村风貌改造时,注重将瑶族传统的木楼、夯土民居的建筑元素,以及瑶族服饰、纹饰的色彩要素融入到农房改造,充分利用拆旧的红砖、木材、瓦片等原始材料改造村内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保留“乡土、乡情、乡愁”,推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稻香橘红”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