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创新运行“12345”模式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助推乡村振兴

2021-10-29 16:20:53 来源:改革网广西 龚真泽

本网讯 柳城县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自治区党委领导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批示精神,在自治区、柳州市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糖业发展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努力在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方面下功夫,探索推行“农户零成本处理秸秆、企业免费收获秸秆、离田作业专业化、秸秆资源有效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还通过“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户零成本处理秸秆、企业免费收集秸秆”的目标。经过努力,2020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1%,每亩蔗田增加150元以上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提升”。


实行“一把手”工程,解决“转”不快的问题

柳城县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领导到柳城调研指导糖料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甘蔗秸秆综合利用价值的指示精神,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作为县乡党政“一把手”工程。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下沉一线调查研究、摸排数据、分析问题,并适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形成了“书记县长亲自抓、分管副县长具体抓、政协副主席协同抓”的高位组织领导格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专题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转”不快的问题。


筑牢两道防线,解决“管”不动的问题

一是筑牢人防,加强网格化监管。把秸秆禁烧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环保目标责任制,列入绩效考核和干部平时考核内容,建立了县、乡、村、屯四级秸秆禁烧网格化监管机制,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并严格执法,对违反禁烧区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2020年查处了8起秸秆焚烧行为。二是筑牢技防,加强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建立了“识别告警-各级响应-任务督办-现场处理-及时反馈”的秸秆禁烧智能监控系统,告警准确率达95%以上,对重点管控区域实现了全覆盖。


构建三个体系,解决“行”不畅的问题

一是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先后制发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督查、禁烧管控、网格化清单式管理等办法,大力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出台秸秆综合利用补助办法、机械化作业补贴实施细则等方案文件,有效解决甘蔗秸秆离田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用于秸秆收储和加工环节的建设,2019年至2021年,共获得上级补助资金785万元,进一步激发市场驱动的活力。二是构建“收储运”体系。整合涉农资金支持3家企业建设秸秆收储加工点、组建8家村级秸秆收储合作社,鼓励农户自主收集秸秆运送到就近的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场等收购点,引导秸秆收储站点与种植户、秸秆加工企业建立长期产供销合作关系,形成了“一点对多源、多点对多源”的秸秆“收储运”体系。三是构建部门联动体系。成立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相关事项,构建起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四项机制,解决“抓”不实的问题

一是建立立体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百村百戏”文艺汇演、树立标识牌、流动宣传车、致农民朋友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系列宣传,形成了到村、到户、到人的立体宣传网络机制。二是运用好督查问效机制。成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1个综合督查组和7个包乡督查组,将督查情况纳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问责。三是构建秸秆离田机制。引进甘蔗联合收获机、蔗叶切碎还田机及大型秸秆收集打捆机械,研发推广秸秆捡拾打捆、离田机械化作业技术,将散落在田间的秸秆聚拢成堆,统一免费运出农田。建立秸秆存量台账,对地块面积、秸秆产生量、粉碎还田量、综合利用量、废弃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存档,掌握秸秆综合利用的动态。实施分类奖补政策,甘蔗秸秆机械打捆收集运送到企业补助50元/吨,蔗叶粉碎还田补助50元/亩。四是明确属地管理机制。对秸秆禁烧工作实施属地管理机制,并在禁烧区设立监管任务责任一览表和警示牌,形成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禁烧网格化属地管理机制。


突出“五化”利用,解决“用”不好的问题

大力培育和引进秸秆“五化”利用的企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推进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实现秸秆“变废为宝”。目前,柳城县共有秸秆“五化”利用企业(合作社)31家。一是种养循环推动饲料化利用。引导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制作青贮、氨化、微贮或颗粒等秸秆饲料,年消耗甘蔗尾梢、稻草、玉米秆(苞)等农作物秸秆约15万吨,同时,带动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为村民发家致富增添了新路子。二是清洁生产推动肥料化利用。以开展水稻、甘蔗、桑树等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科学合理地推行秸秆还田技术。2020年在全县推广水稻秸秆还田示范达6000多亩,通过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肥料化利用,年消耗秸秆约25万吨。三是集约转化推动燃料化利用。积极开展机械回收甘蔗秸秆送入企业焚烧发电、加工生产颗粒燃料。柳州鑫能生物发电公司是我县秸秆利用大户,日可消耗秸秆等燃料上千吨,并可为工业园区提供供热服务,每年秸秆焚烧发电可实现经济效益4000万元。四是绿色开发推动基料化利用。积极引导食用菌生产企业利用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栽培基料,打造了“柳城菇事”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收购甘蔗渣、桑枝等农作物秸秆,用于培育食用菌,每天消耗秸秆约25吨。五是多元探索推动原料化利用。推动有关企业探索实施生产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非木浆纸、包装材料、降解膜餐具、人造板材、复合材料等产品,实现了秸秆多元化利用。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