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乡村在“三变”改革中嬗变

2021-10-28 17:06:58 来源:本网专稿 

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方面着力,大胆创新探索,走出一条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古村佘钢摄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进

□唐元龙

“作为‘三变’改革试点村,我们始终坚持农旅融合发展,现已拥有万亩樱桃产业。今后,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致富增收新路子。”日前,四川省西昌市樟木箐镇丘陵村“两委”负责人表示。

“三变”改革是近年来西昌市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的农村“三项改革”之一,实施内容主要是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个方面开展试点,目的是激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等生产要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奠定坚实基础。

螺髻山下,邛海之滨,安宁河畔,“三变”春风吹拂、“三农”生机盎然。西昌市的农民在改革中致富、农业在改革中转型、农村在改革中变美。

铸实“三变”改革“顶层设计”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是块“硬骨头”。

农村发展好不好,不仅要看村民收入多少,也要将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衡量的关键指标。

凉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马辉在农村走访调研中发现,西昌市虽然资源优势突出,但农村普遍存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村集体资源闲置多,没有被盘活,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面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现实问题,如何改革才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今年2月,西昌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提出实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三变’改革。通过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将闲置资源变成发展资金,引领带动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万安民告诉记者。

改革要落实,规划要先行。西昌市委、市政府印发的《西昌市“三变”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1年西昌市要完成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赋码颁证工作;纳入试点的20个行政村(社区)要有改革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用于全市借鉴;西昌市财政局预算20个“三变”改革试点村(社区)奖补资金1000万元,具体奖补资金由改革领导小组根据各试点村(社区)工作开展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改革成效等进行综合评定。

有了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开始落地实施。西昌市以上一年度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作为参考依据,最终确定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安宁镇凤凰村、樟木箐镇丘陵村等20个改革试点村或社区,并召开“三变”改革专题推进会,针对每个村提出来的方案,结合每个村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审议,确保方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三变’改革的灵魂在于一个‘变’字。”万安民表示,“三变”改革的逐步推行,成功激活了农村的资源、资金、资产等要素,农村潜藏的内生力量被激发出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也带动了村民致富。在短短的时间内,西昌市试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明确集体经济壮大方向

西昌市安宁镇凤凰村以葡萄、冬枣为核心发展特色水果产业。该村纳入西昌市“三变”改革试点村后,村“两委”按照“三变”改革方案,结合该村发展实际,选择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型、乡村旅游型两种路径发展集体经济。

“三变”改革实施之前,凤凰村的村集体经济仅依靠村里的老式冻库,一年到头村集体经济仅有3万元。乘借“三变”改革的东风,凤凰村充分利用原村委会闲置办公地,并以3500元/亩的价格流转村民的空置地,建成占地3亩的“味园”农家乐。该项目作为村里“三变”改革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目前已经正式开业。如今,“味园”农家乐已经承包给凤凰村村民王华经营,承包期内向村里缴纳9万元/年的承包费用。“这样一来,不仅盘活了村集体闲置的空地,也实实在在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路子。”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宋务文说。

凤凰村只是西昌市“三变”改革试点村的一个缩影。

在“三变”改革试点中,西昌市不断聚焦“三变”改革要素,按照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其他资产、政府项目资金(物资)等8个类别,推行“将村集体的各类可利用资源变为资产,将农民的各类资源变为资产,将企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各类可变资源变为资产”3种发展模式。

同时,聚焦要素与发展模式,结合试点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三变”改革“十条创收路径”,包含资源盘活型、主导产业型、土地合作型、生产服务型、乡村旅游型、合作经营型、抱团发展型、异地置业型、实体经营型、帮扶带动型等。“每个试点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1条~2条适合村情发展的路径,开展‘三变’改革试点。”万安民表示。

因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海南街道大石板社区选择了乡村旅游型创收路径。

大石板社区位于西昌市东南部,背靠螺髻山,面向邛海,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村内分布着大量的古民俗、古井、古树、古寺院遗址,是一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作为曾经“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大石板村一直承袭着辉煌与荣光。

据海南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勇斌介绍,大石板社区作为邛海周边唯一保护较好的古村落,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西昌市旅投、川威集团、大石板社区共同成立大石板联合开发公司,三方共同对大石板古村进行开发打造,分别占股48%、41%、11%。其中,大石板社区占股的11%,由社区出6%资金股,剩余的5%折算为资源股。“村里发展的势能更加充足了。”

目前,大石板古村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完工,经营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二期项目开发已经在施工阶段,预计明年9月完工。民宿、酒吧、茶楼、餐饮、酒店……届时,大石板社区的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老百姓的收入渠道也将更加多元。

实现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谈起“三变”改革,无论是政府官员、村级干部,还是人民群众,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三变”改革为什么能够深入人心?原因很简单:“三变”改革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改革的出发点与最终的目的是惠及群众,要不断释放改革的红利,把改革的成果与群众共享。西昌市推进“三变”改革,以村集体经济入手,着力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活生产要素,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农民干事有了力量、农村发展有了希望。

以大石板古村为例。“三变”改革之前,大石板社区每个村民闲置约10平方米经营性用房,全村闲置经营性用房面积达到1.6万余平方米。“三变”改革在大石板社区实施以后,如何盘活村里的闲置资源成了街道和村“两委”首要思考的问题。于是,该社区以15元/平方米/月的价格整体打包给川威集团下属公司进行经营打造。

“集体资金也是老百姓的资金。召开村民会议得到村民同意后,我们才将这部分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联合开发公司中,集中打造民宿、餐饮、咖啡店等,然后再将收益返还给村民。”王勇斌表示。

截至目前,大石板社区的民宿达到了232家,415名村民在该项目中从事各类服务工作,每月获取的工资收入平均达到3000元左右。老百姓除了10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收入,还有在村里务工的工资收入,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70%也将用于村民的年终分红。这样一来,每个老百姓每年能够增收几万元。“‘三变’改革实施后,仅仅3个月时间,大石板社区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了10多万元。”王勇斌说。

通过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为辖区的老百姓服务。例如,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邻里和谐稳定,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成就感、幸福感。

凤凰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有效利用上级单位给予的帮扶资金,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围绕全村产业发展,夯实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凤凰村的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40万元。“现在村里的老百姓不仅在产业上有收入,同时可以享受冻库、农家乐、农资公司等集体经济带来的多项分红,全村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宋务文说。

西昌市“三变”改革的顺利推进,得益于西昌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得益于各试点村的不懈努力,更得益于全市上下推进“三变”改革的坚定决心。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三变”改革全面推开,西昌市乡村经济发展也将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