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副司长高健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进
□何子蕊
10月2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四川站”活动在成都举行。本次圆桌会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司与四川省发改委共同举办,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与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
据了解,此次圆桌会是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举办的第五场高规格交流对接活动。本次圆桌会为何选择在四川举办?与往次相比有哪些主要亮点?本次圆桌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之际举行有何特殊意义?记者就此次活动相关话题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副司长高健。
记者:此次圆桌会活动为什么选择在四川举办?
答:在四川省举办此次圆桌会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四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四川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融入全球经济格局。截至目前,来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247家,居中西部第一。今年前8个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5817.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四川开放程度深、发展水平高。
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决策部署。自提出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四川省、重庆市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序组织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协同、生态环保联建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希望通过与川渝加强互动交流,推动圆桌会机制进一步走深走实,促进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推动内陆开放型高地建设。
记者:与此前相比,本次圆桌会有哪些亮点?
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组织本次圆桌会,邀请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规划司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及有关司局负责人,和四川省、重庆市政府负责人为大家进行政策解读,与企业深入沟通、交换意见,让企业代表们充分了解川渝最新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规划重点及潜力,机会实属难得。
除圆桌会活动外,本次活动还安排了产业专项对接,为四川省重点产业园区、企业与美在华跨国企业深度对接提供平台。跨国企业不仅能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四川省先进制造业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及代表性企业等情况,还能与川渝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政府、企业代表等进行“一对一”互动,围绕感兴趣的领域、项目等对接合作意向。此外,会后还安排了特色调研路线,通过实地调研,企业可深入了解四川发展潜力,抢抓商机。
记者:本次圆桌会系列活动在当前中美关系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与拜登总统通话时指出,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
为加强美在华跨国企业与政府部门面对面沟通,释疑解惑,增强美跨国企业对华投资合作信心,国家发改委自今年起建立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机制,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长春等地召开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活动,介绍“十四五”规划以及长三角一体化、东北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美在华跨国企业积极参与,反应热烈。圆桌会机制为美在华跨国企业构建了与中方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政企对接新渠道,为中美经贸合作另辟新径。
通过圆桌会系列活动,美在华跨国企业有机会深度参与中国建设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遇。川渝两地与美国之间往来频繁,各领域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美国是川渝两地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来源地。希望本次活动能够使美在华企业深入了解川渝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就、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国家与地方“十四五”期间改善营商环境等举措,为美企业在川渝投资兴业营造良好氛围,为国内企业创造合作机会,为促进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内陆开放型高地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