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时刻” 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凝聚强大合力

2021-10-19 10:30:00 来源:本网专稿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综述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健生

七彩云南,万物共生。10月15日,世界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闭幕,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是一场里程碑式的大会。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COP15主席黄润秋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为期5天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兼具雄心和务实,成果丰硕,有三方面重要成果,包括凝聚广泛政治意愿,形成强大政治推动力;达成《昆明宣言》,是本次会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中国提出了务实有力度的东道国举措,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昆明时刻”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凝聚强大合力,将引领全球生态治理新未来。

关键的抉择时刻

10月11日,在COP15开幕式上,亚洲象北上南归的视频短片呈现的和谐画面温暖了全世界,也引发了全世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思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自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实施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保护、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2019年5月,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全球1/4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2020年9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指出,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而造成其减少的各种压力在加剧”。

联合国将2021年称为“重塑我们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一年”,号召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

因此,国际社会也期待COP15像气候变化领域的巴黎峰会一样,成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关键节点。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主旨讲话中提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四点倡议,与世界分享中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考和新举措。

他指出,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COP15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信心和动力,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国领导人首次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愿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明确方向和路径,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寻找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赞赏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为推动相关领域多边合作所做的努力。

领导人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任何国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实现目标。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我们这一代必须推动形成合力,形成以自然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坚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上,所有国家都应负起责任,参与其中。

“和历次缔约方大会相比,大会在高级别会议阶段首次设置了领导人峰会,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史上是首次,也是最高规格的领导人峰会。”黄润秋表示,这次COP15大会凝聚了广泛的政治意愿,九位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通过线上方式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讲话,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强大信心和政治推动力。

更雄心勃勃的目标

10月13日,COP15高级别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这是联合国多边环境协定框架下首个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政治文件。《昆明宣言》的达成,是本次会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昆明宣言》共有17项承诺,包括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穆雷玛表示,《昆明宣言》是57个缔约方一起讨论的结果,说明各方已充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很多国家元首和部长们作出的承诺令人鼓舞,大家能够一起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宣言展现了中方的政治意愿和承诺,以及将要采取的行动,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积蓄政治动能,显示了推动形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雄心和动力。

据了解,《昆明宣言》将提交联合国大会、2022年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和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二阶段会议。

明晰方向和作出承诺只是第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行动起来。“《昆明宣言》是积极且富有雄心的。但其本身只是一个文件,重点是落实和执行。”穆雷玛说。

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看来,《昆明宣言》17项承诺中多次提到“主流化”和“系统性变革”,这是针对过去履约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良药”,更是未来的行动宣言。

真正的变革行动

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同国际社会一起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的雄心。

“相信这些举措将有力地引导各方调动资源、务实行动、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拓宽各种资金的投入渠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支持,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进展、新进程。”黄润秋表示。

在中国的带动下,多国领导人作出了有关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承诺。普京表示,俄方计划在2024年前新建至少23座自然保护地,让保护稀有动植物种群得到国家层面的保障;马克龙宣布,法国从2030年起不再进口他国毁林相关制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表示,为保护热带雨林,力争在2025年前完全禁止原木出口。

穆雷玛表示,COP15第一阶段会议达成了比原本预料更多的成果。比如,马克龙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将确保30%的气候变化资金进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同时,有9家机构承诺未来10年将认捐50亿美元资金支持“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欧盟也宣布将生物多样性资金从55亿欧元增加到60亿欧元。

黄润秋表示,要实现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采取实际行动最为重要,这也是与会代表们的共识。

土耳其将于2022年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埃尔多安在发言时表示,土耳其将率先采取必要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希望找到公平合理切实的解决方案应对全球挑战。

COP15生态文明论坛发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倡议,对提升各方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愿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发布了“碳中和目标下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行动宣言”,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系列报告。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论坛将形成研讨成果汇编,为COP15大会和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决策参考和理念、案例、方法、行动的支撑。

中方克服疫情挑战举办此次会议赢得国际赞誉,也彰显世界携手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决心和行动力。

穆雷玛呼吁,各缔约方在下一阶段要持续加强交流合作,协助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将交流合作反映在金融、商业及健康医疗等领域,使生物多样性丧失加剧的趋势能够在2030年稳定下来,到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上半年在云南昆明举行,届时各缔约方代表将以线下形式展开讨论,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出最终决定。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