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发表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负责人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
2021-09-29 06:15:27 来源: 

9月28日,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改革报记者 高弘杰 摄


□ 中国改革报记者 袁琳

9月28日,国新办发表《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出席发布会并表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繁荣了经济、改善了民生,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机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徐麟首先介绍了白皮书的情况。他表示,白皮书回顾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不平凡历程,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展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是一部记录和反映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实践的重要文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也从三个角度诠释了全面小康的含义、评价指标以及民生福祉的变化。

对于媒体提出的国家怎样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宁吉喆回应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是贫困现象不断减少的过程,也是人民日益富裕起来的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虽然存在贫富差距,但城乡、地区和不同群体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趋于缩小。

宁吉喆介绍,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作用下,地区收入差距随地区发展差距缩小而缩小。同时,不同群体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总体缩小。按居民收入计算,近十几年我国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

“看居民收入,不仅要看家庭可支配收入,还要看政府为改善民生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成效明显,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宁吉喆说。

宁吉喆强调,“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发展经济、辛勤劳动、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同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谈及老百姓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问题,赵辰昕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没有终点的,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新发展阶段,要适应民生需求的新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实务,努力把民生保障的好事做得更实,把纾困解忧的实事做得更好。

赵辰昕说,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重点从保基本促均等、多元扩供给促普惠两个方面来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紧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实现全体公民都能够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宁吉喆在回应人口问题时还表示,虽然我国人口总量增速有所放缓,总和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但总体上看,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人才红利优势后发,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具备较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核心竞争力

一线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什么?宁吉喆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于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等进行了规划部署。一是促进超大特大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开发建设方式,加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同时,进一步强化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合理降低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要科学规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功能和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资源,加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

三是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核心竞争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率先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提升综合能级与国际竞争力。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新途径

有媒体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不是很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经济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宁吉喆表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世界贫困人口不减反增、全球减贫事业遭遇瓶颈的背景下,中国减贫取得的成就,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复苏提供了拉动力量。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2.7%,不仅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的重要力量,而且为维护全球供应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年多来,中国已向世界供应口罩数千亿只、疫苗十几亿剂,有力支持了各国抗疫发展。”宁吉喆说。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货物将超过10万亿美元,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将超过5500亿美元,这必将为全球经济稳定复苏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宁吉喆表示。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新的途径。“2019年起,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使得世界上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经济体人口总量又增加了14亿人,接近30亿人,翻了近一番,这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福音。”宁吉喆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给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