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扶志拔穷根 启智授技促脱贫

2021-09-27 15:14:45 来源:本网专稿 

山西垣曲县以项目建设、控辍保学、学生资助、师资建设、教育改革、技能培训六个方面为突破点和发力点,强化教育科技扶贫政策落实,为遏制贫困代际传递、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端、运城市东北隅,是中条山腹地的一个革命老区县、小浪底水库重点淹没县。2016年,全县共有109个贫困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302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020人。全县共有普通高中3所,2所公办,1所民办,在校生4752人。

近年来,垣曲县教育科技局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教”理念,精准对接县域教育发展现状和贫困人口实际,特别是教育薄弱领域和教育弱势群体,立足教育科技工作实际,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以项目建设、控辍保学、学生资助、师资建设、教育改革、技能培训六个方面为突破点和发力点,强化教育科技扶贫政策落实,为遏制贫困代际传递、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保障,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阶段巩固率为100%,初中阶段巩固率为99.7%,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7.4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9.84%。

主要做法

治穷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近年来,垣曲县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其基础性、根本性、先导性、可持续性作用。

抓项目建设,建好教育脱贫“主阵地”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教育系统承担着贫困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重任。面对贫困家庭望子成才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期盼,垣曲县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依托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累计投入超过16亿余元,建设“城南、城西、城北”学府苑,不断缩小城乡教育资源设施差距。

以实施“全面改薄”工作为契机,投入6114万元,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教学环境发生极大变化。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不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投入1400余万元,完成全县11个乡镇14所乡镇中心园、6所村级幼儿园和15个附设幼儿班改扩建任务,公办幼儿园基本实现全覆盖。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城东小学、城东幼儿园和城北幼儿园建设项目,有效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户子女就近入学问题。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实施第二轮撤点并校,共撤并初中、小学、幼儿园33所,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让每一位贫困学子有学上、上好学。

抓控辍保学,筑牢教育扶贫“防火墙”

认真落实《垣曲县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和《垣曲县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垣曲县教育科技局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认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未入校就读和已就读学生辍学现象排查工作,对疑似失学儿童数据、建档立卡无学籍人员以及建档立卡与学籍系统姓名不一致的贫困教育人口数据进行核查比对,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扎实做好初中段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对辍学学生和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建立“一人一案”,对无法到校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建立学籍并送教上门服务,确保全县义务段学生无一人失学、无一人辍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

抓学生资助,送去扶贫助学“及时雨”

把精准资助作为教育脱贫的生命线,按照“贫困资助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资助体系,修订完善《垣曲县贫困生资助管理办法》,实现建档立卡户学生享受教育资助全覆盖。

加强受资助学生信息库建设,完善2015年秋至2020年春各学段享受资助学生信息库建设。向各乡镇、各行政村和所有学生发放《垣曲县学生资助政策明白卡》3万余份,提高群众对教育资助政策的知晓率。严格落实幼儿资助、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高中助学金、高中免学费、中职助学金发放工作,确保各类贫困学生应助尽助。认真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力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

加强“异地就读建档立卡学生未及时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整改落实,制定《垣曲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异地就学的贫困户不能及时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整改方案》,组织相关责任股室对义务教育阶段异地就读的贫困学生进行全面摸排,积极与其就读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发查询函,对全县在异地就学未享受资助的57名贫困学生落实补助,对非垣曲籍在垣曲就读的未享受资助的13名贫困学生由所在学校落实补助,确保异地就学的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全覆盖,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抓师资建设,夯实教育脱贫“奠基石”

教师是教育脱贫的关键。垣曲县教育科技局坚持以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有编就补,不断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2016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考、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免费师范生等多种渠道,累计招聘教师787人,使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得到整体优化。

坚持师德为先,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开展有偿补课、乱发教辅资料专项整治,广大教师的职业理想进一步坚定、师德素养进一步提升。

坚持师能为重,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运城市中小学乡村教师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3587人次,骨干教师专项培训990人次,校长专项培训300人次,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远程培训3948人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与高端教师培训平台合作,2015年~2017年,投资1000余万元,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实施垣曲县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程,全县3000余名教师受益,校长教育领导力显著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明显增强,学校特色建设初见成效;2019年,再次投入600余万元,启动实施垣曲县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项目,推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年教师素养再提升、优秀教育后备人才培养,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抓教育改革,安装教育脱贫“助推器”

深入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强校+弱校”“名校+新校”“城校+农校”等形式,打通城乡教育壁垒,在城区内成立3个小学教育集团,组建5个覆盖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的发展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流动,确保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与城里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

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以运城市“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敢破敢立,动真碰硬,不仅建立了“编制总量控制、岗位按需设置、人员统筹使用、学校自主用人”的管理机制,将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扫除了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实行教师实际职称岗位等级与档案职称岗位等级并行的办法,打破教师职称岗位等级终身制,彻底解决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极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全市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垣曲样本”。

2020年暑假,垣曲县启动实施“县管校聘”2.0版,特别是在教师全员聘任中,以3所县直初中为试点,将3所学校的所有教职工以学科专任教师、教辅人员、后勤人员进行分类,以年度考核结果、业务考试成绩进行优化组合,重新洗牌,真正实现了3所学校教师均衡配置,形成县直3所初中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科学规范合理的流动机制,垣曲县还实施城区学校短缺教师公开选调制,严格审核、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以学校为主体,建立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对家庭困难留守儿童实行精准帮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健全“三结合”关爱体系,形成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做好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实现“一人一档”,建档率达100%;开通亲情电话,设立专线,为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孩子架起连心桥。认真组织开展“暖心广播”(住宿生睡前故事)、“暖心房”(留守儿童集体生日)、“暖心一对一精准帮扶”活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建档立卡户留守儿童不因贫困、学困和身体等因素受到歧视、发生辍学情况。

抓技能培训,修建扶志授技“快车道”

扶贫先扶志,授技先立德。垣曲县教育科技局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围绕产业、围绕就业、围绕创业、围绕市场的工作思路,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为抓手,采取强力措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扶持方式的转变。

在培训过程中,坚持把德孝文化、勤俭持家、家庭致富、卫生健康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中去,使广大贫困群众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致富信心,培养自我“造血”能力。县职业中学积极发挥资源优势,为已毕业的建档立卡户学生和家长联系江苏、浙江等地企业就业,月均收入达3500元以上,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经验总结

教育扶贫是拔掉穷根的根本出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教育扶贫是补齐教育短板的重要机遇。教育扶贫既是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也是源自垣曲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贫困地区的孩子普遍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贫困村所在地的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学科结构失衡,有的甚至不能开齐开足课程。要借教育精准扶贫的东风,迅速补齐上述短板,让广大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城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脱贫、防止返贫方面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

(本专栏稿件由国家发改委社会司提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