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惠 鲁哲
“支付5000日元就可以代为预约,保证您一定能够接种新冠疫苗。”日前,在日本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这样的宣传广告,而日本政府则发表声明称,“以接种疫苗为名索取费用的行为均为诈骗”。
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以接种新冠疫苗为借口的诈骗在海外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恐慌和迫切希望接种疫苗的心理实施诈骗,诈骗团伙往往以代为预约接种为由,向民众索取金钱和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印度:“生理盐水”代替“救命水”
据印度媒体《经济时报》报道,印度目前疫苗接种率只有3%。如此低的接种率,显然很难帮助印度摆脱困境,由于疫苗的稀缺,供不应求成为常态。据了解,印度有3种新冠疫苗获得政府批准,包括Covishield和Covaxin疫苗都是在印度生产制造的,其中Covishield是由全球最大疫苗厂商印度血清研究所(SII)获得阿斯利康(AZ)许可生产的疫苗。
然而,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经世卫组织WHO确认,印度Covishield出现假货。Covishield疫苗是印度制造的AZ疫苗,也是印度使用最广泛的疫苗,迄今已注射超过4.86亿剂。而SII已经向亚洲、非洲和南美国家提供了数百万份Covishield疫苗——这是与各国政府签署的协议的一部分。
印度卫生部长表示:“所有受骗者都拿到了第一剂疫苗的接种证明,但调查显示,他们被注射了盐水。被指控的团伙从别处购买了新冠疫苗的瓶子,并在瓶子里装满了盐水。”
日本:“预约接种”均为诈骗
自今年5月以来,日本涉疫苗诈骗案件激增,诈骗手法形式多样且不断翻新。据东京警视厅消息称,诈骗团伙往往谎称“代理预约疫苗接种”索要金钱,甚至制作疫苗接种相关的假网站、非法链接进行“钓鱼”诈骗。更严重的是,诈骗团伙并不仅仅满足于数万日元或数十万日元的小额诈骗,而是以涉疫苗诈骗为开端,刺探搜集个人及家庭信息,物色选择容易上当受骗的对象,进而实施更加恶劣的犯罪。
实际上,自2020年开始,涉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型特殊诈骗案件就已经开始增多。例如,去年春天频发的“下水道诈骗”、去年秋天频发的“送货诈骗”等。据日本警察厅统计显示,2020年特殊诈骗案件发案数达7373件,较前年增长8.2%,创历史新高。进入2021年,特殊诈骗案件的增长势头并未放缓,仅广岛县截至今年3月已发生超过50起特殊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超去年全年1倍。特殊诈骗案件中相当一部分为涉新冠疫苗诈骗。
东京消费者厅已发表声明,关于疫苗接种问题,地方政府不会向民众索取费用或个人信息,如果对方称其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代为预约接种,则有可能是诈骗行为,呼吁民众切勿立刻答应对方的要求,不要上当。
美国:“假疫苗卡”泛滥成灾
随着德尔塔变种病毒席卷美国,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和学院要求学生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疫苗卡)才能参加面对面的课程。根据《高等教育纪事报》的统计显示,目前至少有675所大学和学院要求学生提供新冠疫苗接种证明。
然而,一些学生宁愿作假也不愿打疫苗。根据美联社对学生、教师和执法官员的采访,美国一张最便宜的假疫苗卡仅售25美元,由于造假成本的低下,导致“假疫苗卡”十分受大学生欢迎。
不过,很多学校确认疫苗卡的过程非常简单,学生只需要将疫苗卡的图片上传到学生的门户网站,这就给造假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要求学生必须在返校之前提供疫苗证明复印件或每周接受核酸检测。该要求发布不到一周后,一名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在推特上发出警告,称学生知道如何购买假的疫苗卡,并知道有人向大学提交了类似疫苗卡。学生们表示,这就像获得假身份证一样容易,网络供应商向他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假证。
一位在读大学生称,“我也需要一个假疫苗卡,大学需要这个证明。但我不想成为新冠疫苗的小白鼠。”
不过还有一些学生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达他们对假疫苗卡的愤怒。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马利哈·雷扎表示,这令人难以置信,学生本可以免费打新冠疫苗,他们还要购买假的疫苗卡。
一位美国律师指出,大学生若持假疫苗卡蒙蔽学校,恐将构成联邦犯罪。如果大学生使用假疫苗卡被学校抓到,下场可能遭到学校勒令退学。
德国:“接种证明”难辨真伪
在德国,由于疫苗接种证书上并没有防伪证明,导致给当地已接种疫苗的居民放松防疫要求带来障碍。与此同时,许多不法分子还借着这个漏洞,伪造了许多疫苗证明。对于德国政府来说,这件事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如今,小问题逐渐演变成大问题,甚至成为困扰群众放松防疫要求的障碍,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德国刑事警察协会主席菲德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问题已成事实,而且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继续存在。他指出,眼下,德国政府针对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士已经放开了部分防疫限制措施,所以拒绝接种疫苗或是想要自由出入边境的人员可能会通过伪造疫苗接种证明来逃避包括隔离在内的检疫义务。菲德勒批评联邦政府疏忽了这一“完全能够意料得到会出现的新情况”。
据了解,之所以疫苗接种证明会被伪造,主要因为医院和诊所使用的是一种十分落后的黄色疫苗证书,这种不具备安全性的证书,所持有信息很容易被伪造。面对这一情况,德国卫生部紧急下达指令,拟将手写的疫苗接种证明信息,安全地转移到欧盟疫苗接种证明上。
与此同时,面对德国《星期日世界报》记者的采访,德国卫生部直接承认现有的漏洞。德国卫生部部长表示,现如今,凭借接种证明进入药店时,应该格外注意。但遗憾的是,由于伪造证明过多,这导致卫生部短时间内并没有办法妥善处理此次漏洞。即便如此,卫生部还是发出严厉警告:伪造证明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德国警察工会主席温特认为,现在还没有办法百分之百保证疫苗接种证明的防伪,警方恐怕比较难识别出来。因此,他建议应允许警察、边检和市政执法人员有权访问德国联邦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疫苗接种数据库。据悉,截至目前,由疫苗接种中心及医生上报的这些数据均通过匿名形式储存。温特要求改变这种作法,将包括姓名、个人信息和接种日期在内的数据完整上报给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而且以可检索的形式储存。这样一来,有关当局在获得授权之后就可以直接在现场核实相关人员是否真的已经完成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