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助推低碳转型

2021-09-14 16:17:06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表示,推进碳中和将从根本上重塑能源体系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焦红霞

“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亟待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和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9月9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如是表示。

辛保安指出,推进碳中和将从根本上重塑能源体系。一是能源供给结构将深度调整。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将大规模开发利用,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16%,预计2030年、2060年将分别提升到25%和80%。二是能源利用方式将深刻变化。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用能设备大量出现,电气化水平显著提高,电能利用大范围延伸,很多用户侧主体兼具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属性。2020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约为27%,预计2030年、2060年将分别提升到39%和70%。三是能源技术装备将跨越升级。适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进能源转型,需要突破新能源高效开发、多能转换、先进储能、能源系统控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的新技术,推动能源系统向着更加智慧、更加开放、更加高效、更加友好方向演进。四是能源产业生态将蓬勃出新。能源转型将深刻改变能源行业生产关系,催生出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充换电、V2G、能源电商、能源大数据、能源聚合商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市场主体,形成全新的能源生态圈。五是能源治理体系将系统优化。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的构建,将深刻改变能源版图和利益格局,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进行变革与调整。

辛保安强调,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亟待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从数字化与多能转换的视角来看,它是一个智慧能源系统,具有能源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特征,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和消纳难题,有效实现新型用电设施灵活接入、即插即用,有力支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调互动,有力促进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的互补互济。

辛保安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以赋能美好生活、推动能源革命为己任,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发布了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争当能源转型的推动者、引领者、先行者。未来5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创新电网发展方式方面,国家电网持续完善特高压和超高压骨干网架,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消纳的支撑能力。目前,累计建成27项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最远输送距离达到3300公里。2030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提升到3.5亿千瓦;公司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着力提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

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方面,国家电网立足电网实际,通过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引导电力用户参与削峰填谷和应急响应、积极配合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目前,公司经营区在运抽蓄电站28座、装机2341万千瓦,在建35座、装机4853万千瓦,力争2030年运行装机达到1亿千瓦。

在终端消费领域实施电能替代方面,国家电网聚焦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发挥碳市场、绿电交易等作用,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战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目前,公司累计完成1063万户居民“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任务,每年可减少煤炭直接燃烧3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600万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超过130万个;在国内机场廊桥、港口码头积极发展岸电系统,实现了长江沿线主要港口岸电全覆盖。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