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富
外流贩毒问题,曾经是贵州省纳雍县禁毒工作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雍的发展形象。
2021年,纳雍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整治措施,科学把握禁毒过去时、进行时、将来时“三个维度”,对外流贩毒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截至8月,纳雍籍外流绝对数仅2人,与2020年同比下降87.5 %,外流贩毒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为全县无毒创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深刻反思“过去时”,以史为鉴,抓好问题剖析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街道),444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08.6万人,年输出劳动力20余万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国内外毒潮影响及处于金三角毒品向内地渗透的特殊地理位置,外流贩毒问题较为严重,先后被国家禁毒委列为外流贩毒突出通报地区、贵州省禁毒委列为挂牌重点整治和重点关注地区。
经过艰苦努力,虽然2015年退出全国外流贩毒突出通报地区行列、2016年退出省挂牌整治行列、2017年退出省重点关注行列,但是绝对数依然较高,2018年、2019年、2020年分别有52人、26人、28人。
针对外流贩毒依然严重问题,县委、县政府科学剖析严重根源,总结出外出务工人员多,接触涉毒因素增多;涉毒人员外出务工,可能蛊惑他人涉毒,给管理带来新的棘手;对老、病、残、妇等涉毒特殊群体的管控、收戒难度大;由于纳雍持续严打高压态势,涉毒人员收手或纷纷外出“避风头”,导致外流贩毒增多等多方面原因。这一系列原因成为纳雍外流贩毒整治工作的新瓶颈,警醒纳雍外流贩毒整治任重道远,不可松懈。
全面抓住“进行时”,精准施策,开展全力整治
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综合督导、严打犯罪、禁吸戒毒、预防教育、堵截管控、禁毒大数据等工作专班,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推行“警务两会+十户联防”及线上管控吸毒人员措施,强化对禁毒工作的人财物保障,将禁毒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禁毒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关口前移,预防为先。纳雍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建立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体系,增强群众不想涉毒的自觉性。创建“1+1+1+41”宣传阵地矩阵(1个县级禁毒教育基地,1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1个禁毒影视教育基地,41个禁毒图书角),实现县乡禁毒教育阵地全覆盖。各单位结合职能以禁毒宣传“八进”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宣传活动,强化外出务工人员行前禁毒教育,农民讲师将禁毒工作纳入大讲堂。各学校全面开展禁毒教育“九个一”活动,巩固“关爱工程”禁毒图书角建设并向社区开放。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关注中国禁毒、贵州禁毒等微信公众号,倡导积极订阅禁毒专业刊物,及时了解禁毒动态、学习到最新禁毒知识。
堵源截流,狠抓打击。深入开展“大核查、大起底、大清查”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严打涉毒犯罪行为,形成“挖根、断脉、破网”的良好态势。公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围绕“挖根”“断脉”“破网”全力开展专项行动,实行同步立案,通过DIAS系统跨省输出涉毒线索,大力排查涉滇涉缅人员。派驻工作组到纳雍外流贩毒人员较多的地区开展协作工作,主动与外地警方联手打击外流贩毒活动,有效推行“两个一律”,将在外地涉毒人员带回本地依法处理,有效控制外流贩毒人员的增长势头。
落实包保,强化管控。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对辖区吸毒人员全部实行包保管控,对辖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必须百分之百知道、找到、管到,对辖区社会面涉毒人员必须百分之百实行线上管控,常态化开展“清瘾”“清库”“清零”工作,对辖区吸毒人员人人见面、人人尿检,做到辖区内吸毒人员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确保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零发生。完善关爱医院医治职能,对特殊群体涉毒人员依法处置,应收尽收,坚决打击特殊群体利用特殊掩护手段进行涉毒违法活动。
责任明确,科学考评。县禁毒委制定切实可行的禁毒工作考核标准,客观考评禁毒工作实绩。县禁毒委主任和各乡镇(街道)、县禁毒委成员单位签订禁毒工作责任状,县督办督查局将禁毒工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对存在毒品问题突出、重视不够、整治不力的乡镇(街道),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限期整改,严格按照《纳雍县禁毒工作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周密策划“将来时”,敢于创新,确保行稳致远
创新禁毒预防教育措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时俱进,借助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方式,提升禁毒预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普遍性。
提高禁毒工作科技水平。利用“互联网+”搭建吸毒人员社会化管控平台,广泛运用智能互动设备、毛发检测及新型缉毒执法装备,对辖区涉毒人员必须百分之百实行线上管控,严防涉毒前科人员再次涉毒,提高禁毒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强化禁毒队伍素质提升。借助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基层毒品治理体系。组建覆盖缉毒执法、预防教育、禁吸戒毒等业务的全县禁毒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县委党校、禁毒教育基地等培训场所,建立健全禁毒业务培训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禁毒业务培训,提升全县禁毒队伍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禁毒工作的需要。
原刊于《 中国改革报 》(2021年9月13日 第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