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贵州-中国改革报看贵州,贵州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贵州安顺市:育好一颗“金果” 做大一项产业

2021-09-13 20:49:59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育好一颗“金果”做大一项产业

贵州安顺市坚持发展金刺梨产业,取得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特约记者 张伟

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的金刺梨种植林内,一簇簇金刺梨的果实挂满枝头,淡淡的果香让人心旷神怡。大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大兴向记者描述丰收的景象:“2021年风调雨顺,大坝村金刺梨果产量预计达到800吨,产值400多万元。”

被民众称为“魔梨”“延年果”的金刺梨是安顺市对野生无籽刺梨驯化栽培的品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并对绿化荒山、调整产业结构、村民致富等有重要意义。

“金刺梨已成为我们的致富金果。”陈大兴日前接受采访时说,大坝村通过对金刺梨深加工让全村366户1603名村民都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2020年大坝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大坝大坝,烂房烂瓦烂坝坝,小伙难娶,姑娘外嫁。”昔日的民谣是曾经的大坝村的真实写照。作为贵州省级二类贫困村,2010年前,大坝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为了改变贫穷的状况,1996年当选大坝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大兴和村民们开始了不断的尝试。经过反复的失败和努力,2007年,陈大兴终于遇到大坝村产业发展的“金果子”——金刺梨。

从2008年独自引种到2011年丰产,陈大兴的30亩地产出刺梨6万余斤,能卖上百万元。他专门开了一个“品果会”,打“活广告”,说服村民一起种植金刺梨。

通过对金刺梨的种植、加工及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大坝村别墅成群、窗明几净,花香、果香与蛙鸣鸟叫相互交织,成为美丽的休闲乡村。

对乡村振兴充满信心的陈大兴心中还有计划:大坝村的金刺梨深加工计划已启动,品牌已完成注册,“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大坝村的变化是有“中国瀑乡”美誉的安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因曾长有黄色果实的树木而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坐落在安顺市。“奇景至矣!”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果树大瀑布“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的赞誉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安顺市的山区民众深受其益。

如今的安顺市在乡村振兴中仍在因“果”而变。安顺市林业局二级调研员张凯告诉记者,“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的安顺市,坚持育好一颗“金果”、做大一项产业等理念,坚持发展金刺梨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截至目前,安顺市已累计发展金刺梨种植面积30万亩,实际挂果面积近10万亩;现有12家金刺梨深加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5家。2021年,安顺市计划改培金刺梨5万亩,鲜果产量预计达1.6万吨。

已获得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金刺梨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企业也前来寻求合作。在贵州天赐贵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福泉看来,金刺梨在成为村民致富果的同时也将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除金刺梨鲜果加工原汁外,金刺梨正与食品、化妆品等“结缘”,刺梨干、刺梨萃取面膜、刺梨萃取胶原蛋白洁面乳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欢迎。在大坝村,村民将“年长”的刺梨树与月季嫁接成“树状月季”,成为园艺界的新宠。 

原刊于《 中国改革报 》(2021年9月13日 第 03版)


[责任编辑:李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