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流入稳中向好 投资保持恢复增长

2021-09-09 12:26:47 来源:本网专稿 

国家发改委就稳投资稳外资有关情况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刘小南,投资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吕文斌,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评督司副司长吴君杨介绍有关情况,并回应社会关切。中国改革报记者 高弘杰 摄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下一步稳投资稳外资重点抓哪些工作?如何提振外商在华投资信心?如何更好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带动作用?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刘小南,投资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吕文斌,农经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明传,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评督司副司长吴君杨介绍有关情况,并回应社会关注热点问题。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不离不弃”

今年以来,在全球疫情和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充分发挥率先有效控制疫情、经济稳中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优势,扎实推进稳外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刘小南介绍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外资数量提升、结构优化,外资流入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今年1月~7月,全国吸引外资10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0.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吸引外资分别为71.2亿美元、25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6%、40.6%,高于平均增长速度。

二是在华外企经营良好、利润增加。今年1月~7月,规上外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15.94万亿元人民币、1.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1.6%、46.0%,明显好于2019年同期水平。调查显示,中国市场已成为很多知名跨国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引擎”。

三是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预期乐观、信心较足。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60%的欧资企业将扩大在华业务规模,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81%的美资企业预计今年中国市场营业收入将实现正增长,66%的美资企业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1年白皮书》显示,92.8%的在华日资企业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调整生产基地。

“总体看,外资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可中国营商环境,对在中国投资有信心,对中国市场‘不离不弃’,并将与中国经济共成长。”刘小南说。

全年利用外资数量或将好于预期

如何预判下半年利用外资的形势?刘小南认为,好的形势应会持续,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经济稳中向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等依然是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他同时坦言,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跨国公司投资能力和意愿下降、商务人员往来不便、国内招商引资受到一些限制,我国利用外资多少会受到一定影响。

“综合各方面情况初步研判,全年利用外资的数量能够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有可能比预期还要好一些。”刘小南说。

当前,做好稳外资工作,对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就业稳外贸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稳外资重点抓哪些工作?

对此,刘小南表示,一是稳存量扩增量。通过进一步缩减和完善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及时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优化全流程服务,通过大的项目,以点带面,引导外资流入。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已启动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的申报工作,将重点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投资。

二是优结构提质量。主要是要完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政策,落实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充分发挥外资在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科技和管理创新、满足国内多元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强服务防风险。及时高效向外资企业宣介有关政策措施,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为外资企业和各地方搭建投资合作平台。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推动准入后国民待遇落实,依法平等对待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同时,我们还会按照国际通行方式和有关办法开展外资安全审查工作,做好风险防控。

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计划年底前出台

近年来,我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2017年~2020年,经过4年修订,限制性措施从93条缩减至33条,制造业、能源、基础设施、农业、金融等领域对外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进一步“瘦身”。刘小南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会同商务部等部门抓紧制订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计划年底前出台。“初步考虑,与2020年版相比,2021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会有所减少,限制措施会更加精准,在管理框架和模式上也将进一步完善。”

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一年多来,外国投资者、外国投资企业在投资准入阶段除负面清单之外可以享受国民待遇,在准入后阶段能全面享受国民待遇,各地在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也是外资看好中国市场的重要方面。”刘小南说。

后续,如何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刘小南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一是要进一步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进一步清理同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是进一步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在政府采购、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依法依规及时解决外资企业合理诉求。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外资企业的交流。采取多种途径,更加积极主动向外资企业宣介有关法律和政策,特别是引导推动外资企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更多把握投资机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

全年投资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部门和地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指导地方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加强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抓好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等有关工作。

在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等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川藏铁路等交通、水利重大工程顺利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补短板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显示,1月~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保持恢复增长态势。

发布会上,郑剑和李明传分别介绍了国家发改委在推动交通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方面的最新进展。

郑剑介绍说,1月~7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比2019年同期增长15.1%,整体呈现运行平稳、稳中提质的特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极端天气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投资总规模仍处于高位并稳步增长,这是来之不易的。”

李明传表示,今年以来,以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为代表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持续提速,已累计开工49项。截至8月底,重大水利工程完成2021年度建设投资720亿元,与2020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多完成57亿元、165亿元,完成率已超过往年同期7个百分点以上。

如何预判全年的投资增速?吕文斌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受到基数效应影响,投资增速“前高后低”,总体上保持恢复增长的态势。近期,汛情、疫情等因素对投资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总的来看,投资仍然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

具体来看,制造业企业利润平稳增长,企业预期总体稳定,有利于制造业投资持续恢复增长。“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对于扩大有效投资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各有关部门、各地方不断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力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疫情暴露的短板弱项加快补齐,教育、卫生等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有保障。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达到3.65万亿元,保持较高水平。此外,7月以来出现在部分地区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步消除,有利于投资恢复增长。

下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将高于去年同期

吕文斌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下大力气做好补短板稳投资各项工作,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聚焦重点领域。发挥好“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的牵引带动作用,结合各地区、各领域实际,加快将102项重大工程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加强重大项目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实施,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发力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是否成熟,直接关系投资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国家发改委将指导督促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人力和经费投入,加快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和用地、规划许可、环评、施工许可等手续,依法合规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推动项目及早开工建设。

加强资金保障。加快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执行进度,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指导督促各地方按照规定投向领域,认真做好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上半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确保专项债券发行后及时投入使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激发市场活力。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如何更好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带动作用?

吴君杨表示,国家发改委不断完善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丰富监管手段、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政策协同协调,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落地见效。“从今年前8个月情况来看,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总体完工率比上年项目同期的完工率已经高出10个百分点。重大项目的及时推进和落地见效将对稳投资、促增长发挥有力的支撑带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放缓,但下半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将高于去年同期,有助于稳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长。”吕文斌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按照职责分工,指导督促各地方认真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确保专项债券用途合规,加强项目监测调度,发挥好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