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 黄豆、茄子、辣椒、魔芋……时下,在贵州省镇宁县丁旗农业光伏电站,一片片光伏板下生机盎然。另一侧,各色百日菊、格桑花竞相开放,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引得蝴蝶环绕,飞舞翩翩。
2020年,贵州省在全国光伏竞价项目获得全国规模第一。贵州省能源局要求,新建光伏项目均按照光伏+农业、旅游及其他产业耦合发展。
装机10万千瓦的镇宁丁旗农业光伏项目,是大唐贵州新能源分公司2020年全国竞价项目,于当年12月底建成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1.16亿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3.77万吨,减少CO2排放11.5万吨。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到镇宁丁旗光伏项目调研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该公司认真贯彻各级领导现场检查指导关于“光伏+”产业发展模式要求,积极践行“土地综合利用、板上板下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持续辐射三农”光伏开发理念,将荒山、薄地充分利用起来,光伏板上发绿色的电,光伏板下探索经济农作物种植,坚持发展出题目,产业做文章。
大唐贵州新能源公司与贵州省科学院、贵州西部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及开发重点实验室农业专家教授就“光伏+农业”项目进行探讨交流
主动“走出去”,例如向全球贵州博士联盟成员单位——贵州睿特环有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光伏板下产业协同研究及农村农业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交流,向行家里手学习“取经”;请进来“送教”,邀请贵州省科学院、贵州西部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及开发重点实验室、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专家,到公司就农业开发的选择、经营模式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交流,并到项目上实地调研考察和取样,力争做一个切实符合实际的、适合于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凸显的农业项目,全力做好绿色可持续发展大文章。
通过走访调研周边村庄、同类“光伏+农业”项目农作物种植及销售情况等,并结合镇宁农业光伏电站所在地气候、交通、土壤等条件,该公司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原则,实事求是确定农作物种植试点,播撒花草种子,培育黄豆、茄子、魔芋、辣椒、姜等农作物,因地制宜发展“农光互补”项目,建设“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光伏产业,带动了周边百余名村民就业,既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又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以蔬菜种出“绿色能源”、“乡村振兴”8个大字。
结合试点各农作物产量情况,接下来,该公司将进一步拓宽镇宁丁旗农业光伏电站农作物种植面积,深入总结、系统内推广试点成功经验,切实让镇宁这一片土地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看十里桃花,摘千亩瓜果,游光伏方阵,打造镇宁郊区农光旅一体的后花园、聚宝盆,让绿水青山穿得了金、戴得了银,富得了一方百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