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改促健康扶贫新成效

2021-09-01 14:23:24 来源:国家发改委 

安徽阜南县构造“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新型县域分级诊疗机制,实现“百姓得实惠、医生有激情、医院能发展”

安徽省阜南县地处皖西北,襟带颍淮、承接豫皖,国土面积1800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28个村(居),人口173万,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唯一的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是淮河防汛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国柳编之都,2020年4月实现脱贫摘帽。长期以来,受经济落后、发展滞后、基础薄弱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全县建档立卡的19.7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率达62%,远高于全国42%的水平,因病致贫返贫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2015年以来,阜南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核心难题,将医共体建设与健康脱贫工作共部署、同推进,通过上建医联体、下组医共体,构建了以县级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级卫生室为网底,集“服务、责任、发展、利益”四位一体的县域医共体,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有效联动,构造了“大病县内治、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新型县域分级诊疗机制,实现了“百姓得实惠、医生有激情、医院能发展”的改革初衷,探索出符合新时期中国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医共体阜南方案,赢得了国家紧密型医共体片区经验交流会、华东六省一市现场会在阜南召开,在全国基层综合医改会议上作经验发言,相关改革经验被全省、全国各地广泛借鉴,孙春兰副总理专题批示进行经验推广。

主要做法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织密服务网络。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阵地整体提升和就医环境改善行动,完善诊疗服务体系,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问题。一是巩固县级核心。县政府划拨土地600余亩用于四家县级医院新区建设,县级医院床位总数同比提高50%。目前,县中医院、三院和妇幼保健院新区正式投入使用,县医院城北新区正在建设中,规划建设县传染病医院、县精神病医院。二是提升乡级标准。主动对标省定标准,着力补齐全县尤其是蒙洪洼乡镇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先后对12家卫生院实施改扩迁建工程,全县28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安徽省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标准。2020年,15家卫生院启动改扩新建工程。三是筑牢村级网底。探索推进医疗、养老和康复“三合一”多功能村卫生室建设,3年来改扩迁建村卫生室200余所。61个村卫生室完成建设投资8260万元,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问题。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活服务细胞。用足用活医疗卫生人才政策,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有医生看病”问题。一是在人才引进上发力。按照上级规定,超前谋划,主动对接,从2014年至2020年已实现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签约67人。出台人才引进二十条和专业技术人才购房补贴政策,目前已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6名,发放各类奖励1500万元,5年来累计招录专业技术人员1263名,其中通过5次校园直招126人,通过“县招乡用”“县管乡用”机制招录专业技术人才185名。二是在人才激励上着力。每年投入近8000万元全额保障基层卫生院人员经费,按照不低于村干部待遇标准为879名持证在职在岗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落实“两个允许”,全面实施以“一保两变三倾斜”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配改革,广泛开展各类先进表彰,给予相应奖励和荣誉,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三是在人才使用上用力。持续改善医生执业和群众就医环境,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认同感。全面实施“编制周转池”改革,医院岗位同比增加1232个,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增加837个,实现了专业技术等人员在编制、人事、岗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无障碍”覆盖,目前已有708人完成入编,新增中高级职称聘任人员83名,乡镇卫生院12人晋升高级职称。

强化政策体系建设,保障基本医疗。全力破解体制障碍,为贫困人口提供优质服务,解决贫困人口“看病有保障制度”问题。一是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整治排查。对照健康脱贫“基本医疗有保障”这条主线,以“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医保制度保障看病”的目标开展排查工作,共排查机构360个、人员6300余名,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二是全面落实一站式结算服务。县财政拨付专款3492万元全额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达成“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目标。全面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在县域内实行就诊绿色通道和“先诊疗、后付费”,病人在出院时只结算个人承担费用,进一步减轻了病人筹措住院费用的压力。目前,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8.97%。依托贫困人口综合医保一站式结算信息平台,定期统计分析全县贫困人口就医人次、流向、医药费用、综合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等数据,科学分析、预判综合医疗保障基金运行趋势,确保健康脱贫医疗保障可持续运行。三是全面落实综合医疗保障。扎实落实“两免两降四提一兜底一补充”的综合医疗保障政策。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参保13.7万人,享受“三保障一兜底”政策85.62万人次、4.2亿元,享受“180”慢病补偿23.5万人次、1739.02万元。

强化体制机制建设,优化服务能力。依托医共体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做好做优贫困人口健康服务工作。一是深化医疗改革。全面加强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县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1.1万名贫困人口的30种疾病专项救治得到有效落实。2019年,县级医院三、四类手术较2016年提高1.5倍,县人民医院获批三级综合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此项业务在国家脑防委全国县级医院月排名中始终位于前列;两家乡镇卫生院获批二级综合医院,对1.2万名大病患者进行了三定专项救治,有效管理贫困老高糖人群3.5万人。二是做实做细签约服务。专门设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包,“应签尽签”贫困人口8.6万名。使用“两卡制”方式服务贫困人口137,901人,完成电子建档13.7万人,成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对基层短缺、急需药品实行统一采购、配送,为乡村两级代采紧缺药品754个品种、1412万元,同时对慢病贫困人口实施送药上门和长处方制度,全力保障贫困人口用药。三是强化三级包保。依托健康脱贫三级包保团队,积极开展“百名医师进村室”和师带徒活动,在保障村卫生室基本诊治能力的同时,引导乡村医生向健康服务转型,使之成为健康宣教员、慢病管理员和县乡导诊员。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五进”行动,累计救治艾滋病、肺结核和手足口病1539人,开展妇女两癌和宫颈癌筛查9403人次,发放贫困家庭6月~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410人。全力推进心脑血管防控等三大医防融合工程,居民健康素养逐步提升,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观念深入人心。

经验总结

近年来,阜南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建设,有效补齐了医疗卫生建设短板,堵住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源头,有力促进了基层医疗改革和健康脱贫工作。通过总结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坚持党委领导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党是脱贫攻坚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才能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方向。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落实健康脱贫任务的过程中,阜南县委切实把主体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党委统筹部署,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全县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只有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才能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碰到的一系列难题,闯出一条新路。阜南县面对县、乡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受限于人财物各种资源不足的难题,提出了“对上医联体、对下医共体”的路子,通过“强支撑、请进来、走出去”实现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实现了多方共赢。

坚持真抓实干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支撑。健康脱贫任务的落实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面对这些情况,阜南县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聚焦体制机制顽疾,突破利益藩篱,以医药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以点破面,敢于触及深层次关系,触碰行业“痛点”,改革工作真正取得了实效。

坚持精准施策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精准扶贫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扶贫领域的生动体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要因地因人制宜,充分考虑到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真正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阜南县针对因病致贫、返贫比例居高的情况,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抓手,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助力健康脱贫任务,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县情健康脱贫的“新路子”。

为了继续做好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持续推动医改事业。新一轮的医改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有效助力健康脱贫工作的实施,广大贫困人口获益良多,如今虽然已经脱贫摘帽,但是医疗服务机构现有服务能力依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然要继续深化,进一步将优质的人、财、物等资源引导向基层,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让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二是完善基本公卫短板。坚持“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完成从医疗救治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着力补齐基本公卫服务短板,提升公卫服务质量水平,完备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体制,真正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卫生服务格局,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全面提升群众意识。大力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健康保健的健康知识与技能,让每个人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营造健康中国行动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