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 贵州省毕节市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上半年全市绿色经济占比达43.79%。
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广“生态+农业”模式,蔬菜、水果、食用菌、家禽产业生产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持续增强林下经济发展活力,突出林下立体种养殖模式,创新“互联网+林下经济”营销方式,完成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384.28万亩,实现产值37.66亿元。提升生态旅游效益,打好景区建设、品牌宣传、市场主体培育等组合拳,接待游客58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75.88%。
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持续优化工业结构,开工建设织金年产50万吨PGA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传统煤炭产业在规模工业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42%下降至2020年26%。推动清洁能源提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358.94万千瓦。
强化绿色制度保障。压紧压实目标责任,制定出台《毕节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细则(试行)》,对县区开展考核。加强生态司法制度建设,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毕节市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今年以来受理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4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