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用“硬抓手”守住环境监管“红线”

2021-08-20 10:19:47 来源:本网专稿 

多地通过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监管精准化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何玲

□实习记者孟佳惠

“之前我们没有重视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加上一些环保投入和相关工作没做到位,环保信用评价上了‘黑榜’,没想到给企业带来了这么大的运行成本,一下子多缴了这么多差别电费。”江苏仪征汽车工业园仪化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2020年,该公司把企业环保工作作为重点,在2021年的环保信用评价中,该公司等级已经晋升至蓝色。

近年来,作为环境监管的一把“戒尺”,信用评价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企业环境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在环保行政许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察执法、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成果。对环保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失信主体予以约束和惩戒,从严审查环保行政许可申请事项,加大监察执法频次,从严审批或暂停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等。

信用评级

实施差异化监管

日前,福建省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1年度泉州第二批环境信用动态评价参评企业评价结果,此次参评的企业共有842家,其中1家获评环保诚信企业(绿牌),837家获评环保良好企业(蓝牌),2家被评为环保警示企业(黄牌),2家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红牌)。

记者了解到,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和环境信用评价联动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生态保护和社会监督四个方面,根据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综合评价,确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四个等级。

给环保企业开展信用评级,也是近年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进行环境监管的一项重要抓手。据了解,安徽省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周期为一年,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分为环保诚信企业(95分~100分)、环保良好企业(80分~95分以下)、环保警示企业(60分~80分以下)及环保不良企业(60分以下)4个等级。依据信用评价的等级,区分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监管措施。对被评为环保警示企业的,加大执法监察频次;对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的,列入重点督查对象,责令定期报送整改进度,在企业未完成整改前,按有关规定落实约束性措施等。通过差异化新型监管机制,督促企业落实环保责任。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生态环境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徽省在原有的污染源随机抽查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进一步细化监管对象分级分类,合理设置检查频次,持续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监管精准化、科学化。

“码”上环保

推广精准监管

“七月份评分出来之后,我们很吃惊是‘红码’,第一时间进行自查,对标企业‘环保码’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进行优化管理,将未录入的资料信息加快录入平台。”8月上旬,浙江华大树脂有限公司实现了“红码”转为“黄码”,该公司安环部部长荆立强激动地说。

据悉,“环保码”是根据在线监控、信访投诉、环境信用评价、行政处罚等信息,通过数据驱动,进行智能协同分析,综合判定生成企业“红、黄、绿”码。生态环境部门可根据企业“环保码”提供的分级监管清单和不正常排放线索,以科学精准的方式依法监管。

记者了解到,当前,浙江省很多地方开始推行各类“环保码”,并以此建立起了在线监控与现场执法之间的联动机制。监管部门以企业异常在线数据为线索,结合视频监控分析情况,再通过现场执法调查取证,对企业做出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除浙江省外,山西省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也创新性地推行了企业“环保码”分级监管制度。通过生成“红、黄、绿”三色“环保码”,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安全风险状况,构建以企业“环保码”为核心的分级监管与服务体系,达到分级管控、精准执法、社会监督的目标。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中北高新区分局监察大队大队长郭宏萍介绍,“环保码”通过企业环保手续履行情况、环境管理水平、环保设施配置运行情况、环境监察等方面进行评定,分3个等级。“基本达标”以“绿码”表示,“限期整改”以“黄码”表示,“挂牌督办”以“红码”表示。“绿码”企业列入“正面清单”,监管部门无事不扰,企业长期保持绿码,采取正向激励措施,享受环保信用等级评优、“轻微违法行为不处罚”等政策;“黄码”企业按照问题清单整改,在时限要求内完成整改经验收认可的恢复绿码;“红码”企业列为挂牌督办对象,对其进行约谈并提高抽查比例,直至问题整改完成。

绿色金融

“贷”动企业发展

今年3月,安徽亳州泰合公司急需一笔贷款,而根据银行系统显示,2020年该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处罚。尽管公司缴纳了罚款,及时改正了环境违法行为,但处罚信息依法在“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进行了公开,影响了该公司的贷款审批。若要恢复贷款,必须进行环保信用修复。

亳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与泰合公司联系,及时指导其开展信用修复。审查确定泰合公司符合信用修复条件后,亳州市生态环境局上传了信用信息修复表。随后,泰合公司行政处罚信息完成了信息修复,260万元贷款顺利获批。泰合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表示,“失而复得的信用实在是太珍贵了,以后一定会关注环保问题,决不再‘触碰’监管红线。”

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以来,亳州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一旦违法企业被处罚后成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将会在贷款、上市、减税降费等各个方面受到限制,影响企业发展。

又到了一年一度环境污染责任险续保的日子,位于江苏宜兴的一家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吴女士却意外发现,今年的保险费率比往年低了0.5个百分点。“这正是得益于环保信用等级,让我们公司节省了好些钱。以后我们也会更加重视信用,相信政府会推出更多惠企的守信激励政策。”吴女士高兴地说。

据悉,2020年12月,江苏银保监局联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关于加强环保信用建设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建立金融与生态环境部门间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共享机制,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将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执行差别化绿色信贷政策和开展差别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

在江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环保信用等级为绿色的企事业单位予以积极的信贷支持;对环保信用等级为黄色的企事业单位严格贷款条件;对环保信用等级为红色、黑色的企事业单位审慎授信,在其环保信用等级提升之前,不予新增贷款,并视情况逐步压缩贷款,直至退出贷款。

眼下,信用评价结果正在综合运用于环境管理、日常监管等各个领域,对于失信企业实施部门联合惩戒,倒逼企业增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守信企业给予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信用“引擎”正在让生态环境治理焕发出澎湃活力。

[责任编辑:张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