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向世界递出靓丽“名片”

2021-08-20 10:18:23 来源:本网专稿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报道之四

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号旅游列车

以花为媒发展春季游

做足冬季旅游大文章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李程光 摄

扎兰屯市吊桥湿地美景

(韩冷 摄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于保明

□任阿龙

“不好意思,酒店已经预订满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山水酒店经理孙雪梅不停地接听电话跟客人进行解释。

孙雪梅在山水酒店已工作5年,在她的印象中,现在自驾游的旅客越来越多,南方游客多以江浙一带为主,北方则以黑吉辽为主。“在旅游旺季,不单单是山水酒店不好预订,其他酒店也需要提前半个月进行预订。”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共抓生态大保护、共推全域大旅游”,突出“原生态、国际化、全域游”定位,实施“旅游+”战略,全力建设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

让全域旅游落地生根

微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呼伦贝尔草原上,走进莫尔格勒河景区,瞬间就会忘记世间的烦恼,这样的美景就是世人所说的“诗和远方”。

据了解,莫尔格勒河景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莫尔格勒河流域为中心,呈东北—西南走向狭长分布,总规划面积201.5平方公里,总投资3.2亿元,建设用地面积17.878公顷。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景观雕塑40个,生态停车场10处,广场5处,观景平台3处,游客服务中心2座,驿站1处,智慧旅游系统1套,42.5公里景区围栏以及停车场、厕所、管网等基础设施。

莫尔格勒河景区建设只是呼伦贝尔市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呼伦贝尔市依托大草原、大森林、大水域等生态优势深耕全域旅游,将全域旅游作为旅游经济新定位,高标准、高起点编制规划,深入挖掘不同的旅游主题特点,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形成区域连接、形式各异、特色鲜明的旅游经济带。目前,呼伦贝尔市已编制印发《呼伦贝尔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规划》《呼伦贝尔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攻坚规划》,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形成从点到线、由线及片的新格局。

“点”是加大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扎兰屯等全域旅游中心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城市绿道、城市夜间景观、旅游休闲街区、旅游集散体系、旅游咨询体系、旅游观光巴士、旅游景区直通车等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城镇全域,打造呼伦贝尔全域旅游中心城镇。

“线”是按照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提出的25条风景道建设要求,重点建设阿尔山—海拉尔内蒙古东部风景道、海拉尔—漠河大兴安岭森林风景道、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穿越大兴安岭旅游风景道,以及面向黑龙江市场的鄂伦春—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呼伦贝尔乡村旅游风景道。全面提升旅游公路沿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强房车营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和运营,完善风景道沿线自驾游服务中心、加油站、维修站、停车场、旅游驿站、观景平台等服务体系。加快自驾车租赁体系建设,实现与机场、火车站无缝连接。

“片”是打造全域旅游发展聚集片区。围绕阿尔山、满洲里、额尔古纳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建设海拉尔—满洲里—阿尔山、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全域旅游发展核心片区。对核心区域内沿线景区、家庭旅游户、骑马场等标识、服务进行统一规范,打造与国内旅游发达地区接轨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同时,借助漠河、大兴安岭、五大连池、齐齐哈尔碾子山区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推进岭东全域乡村特色旅游区建设,打造面向东北地区的“周末呼伦贝尔”品牌。

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市有A级景区54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43家,星级饭店39家,旅行社380家,导游员2400余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满洲里市被评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多布库尔猎民村、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室韦村、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和白音哈达旅游度假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

从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

陈巴尔虎旗草原小镇那达慕浩特以其丰富多彩的“天天那达慕”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实现冬季常态化运营。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园区将不断丰富内容,打造中国唯一的那达慕永久性会址场地,创建呼伦贝尔“那达慕浩特”品牌,破题冬季旅游。

今年1月5日,《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发布,呼伦贝尔市荣获“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称号,牙克石市荣获“冰雪旅游十强县”称号,冰雪那达慕、寒地极限自驾分别入围“十大冰雪经典”“十大冰雪时尚”。冰雪,已成为呼伦贝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融入国内大循环发展新格局、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途径。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重点打造冰雪运动之旅、大雪原民族风情之旅、挑战中国冷极之旅、草原森林温泉火车之旅四条冰雪旅游线路,举办呼伦贝尔冰雪日、内蒙古冰雪那达慕、呼伦贝尔冬季英雄会等七大冰雪旅游品牌活动,推出了九大冰雪旅游特色产品。各旗市区也结合地域实际,巧妙运用冰雪资源,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冬季冰雪活动。全市上下举全力做好“白雪换白银”文章,助力呼伦贝尔旅游经济高质量蓬勃发展。

破题冬季游只是呼伦贝尔市发展四季游的一个精彩片段。

走进呼伦贝尔,春赏雪中杜鹃,聆听冰排炸裂;夏觅绿野山川,享受清凉幽静;秋望层林尽染,探访火山迷踪;冬跨林海雪原,体验冷极激情……四季皆美景,这是呼伦贝尔市破冰四季游的最大优势。

从业近10年的呼伦贝尔市导游李冰说:“这几年四季游特别明显。以前我们就忙一个暑季,现在春季有很多团去达尔滨罗看杜鹃花,秋季去额尔古纳湿地、柴河月亮天池、根河等看大兴安岭秋色,冬季体验冰雪,有些南方游客在皑皑雪原上打滚打雪仗就能玩上大半天。”

为做足四季游大文章,呼伦贝尔市抓好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夏季旅游,积极培育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旅游景区、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白桦林景区、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诺干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草原、森林、湿地、民俗核心旅游景区,推动夏季旅游提档升级。以花期为契机,逐花而动,制造旅游热点,设计推出赏油菜花、杜鹃花等花事旅游线路,培育花季旅游新业态。打造以冰雪那达慕、呼伦贝尔英雄会为引领的呼伦贝尔秋冬季旅游品牌,重点打造金龙山滑雪场、凤凰山滑雪场、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等一批冬季精品旅游景区,着力开发秋冬季旅游。

摆脱“门票经济”发力“旅游+”

根河市满归镇依山傍水,四季分明,原生态的森林秘境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一位驴友在游记中写道:“河流与树木完美融合,静静的河面倒映出两岸的树木,又或几株枯木倒放在水里,岸边还有当地人悠闲地坐在一边钓鱼。伊克萨玛,来过一次就想一辈子住在这。”

“好的,来的时候一定要带厚衣服,我们这儿昼夜温差大。”在满归镇开旅游宾馆的杨贵龙正忙着接听游客的咨询电话。除了接待游客吃住,他还会带着游客到附近的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游玩。“我原来是林业职工,两年前退休后开始干旅游,现在全国各地来我们这儿玩的游客可多了。”

为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摆脱传统“门票经济”模式束缚,树立全域旅游思维,呼伦贝尔市加快旅游与农业、林业、教育、工业等深度融合,创新推进旅游新业态。

“林业+旅游”模式:与内蒙古森工集团开展地企合作,充分利用境内12个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森林康养旅游。

“体育+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十四冬”场馆场地夏季体验旅游项目,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地开发滑草、旱冰、自行车、健身等适合旅游的参与项目。

“教育+旅游”模式:加大研学旅游力度,建立研学旅游教育基地6家,为寒暑假亲子旅游搭建平台。

“工业+旅游”模式:利用牙克石博世冬季汽车测试场地、广汽诺干湖汽车测试场地、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汽车测试场地,开发冰雪试驾体验游、汽车年会等旅游活动。

“农牧+旅游”模式:推进农牧产品旅游化、品牌化,提升产品旅游附加值,呼伦贝尔芥花油、牛羊肉、牛肉干及各类奶制品等销量逐年增加。

此外,通过“乌阿海满”一体化推进、加入东北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共建黑龙江·呼伦贝尔“4+1”城际旅游联盟等区域合作,有力推动区域旅游发展。

一业带百业,百业促全局。呼伦贝尔市不断满足不同客源群体的旅游需求,着力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层次,推进夏季旅游提质、秋冬季旅游做大、春季旅游实现突破,全力打造“美丽经济”新引擎。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张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