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贵港市深化“一组两会”推动 屯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调研报告

2021-08-12 15:35:46 来源:改革网广西 罗觉珉 刘爱章 谢世艳 韦欣彤 张露 张永龙

发源于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良岭屯的“一组两会”,通过“党建作引领,屯务有人管,治理有组织;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民主协商自治模式,在实践中显示出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是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个成功样本。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广西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一组两会”机制。目前全市已组建屯级“一组两会”3278个,覆盖率83.8%。


改革动因:问题倒逼村民自治形式创新

(一)村级治理覆盖面大易产生真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广西大部分村屯人口基数大。以覃塘区为例,平均每个行政村(社区)就有约6个屯,近4200人。人口规模较大,地域分布较广,村民居住分散的行政村“会难开、事难决、决难行”等问题较为突出,自治组织难以覆盖到“神经末梢”,较易产生治理真空。

(二)屯间利益诉求难以平衡。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基层的公共事务、公共服务增多,村“两委”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去统筹平衡相对独立的各个自然屯的利益诉求。部分村民法律知识面窄及宗族观念的因素,对向村委会表达真实诉求有所顾虑。

(三)屯级自治缺乏法律“授权”。大部分自然屯是以血缘关系聚居,在小矛盾调处、屯内公共事务中一般以“族老”或个别有威望的人士来调处。而有威望的人士因没有“授权”,在“管闲事”等舆论下,常出现想管不能管、想做不好做、号召得不到理解等“有心无力”的情况。

(四)矛盾激化形成屯级自治“引燃点”。一旦村屯级管理出现真空,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方针难以传达到屯级,村中小事拖成大事,小纠纷闹出大矛盾。良岭屯由于世居7个姓氏,各姓氏间思想不统一,宗族间大小矛盾不断,道路坑坑洼洼,群众有苦难言。村委曾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姓氏间隔阂深无法打开局面,许多建设项目因此搁置。自然屯“村委会管不到,自己没法管”的问题凸显,亟需创新建立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工作机制,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机制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屯级协商自治不断完善

其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0-2012年,自发发展阶段。2010年,良岭屯筹钱解决城乡风貌改造问题,由屯里的党员谭肖娥(金沙村妇女主任)发起设立“一点两会四队”(自然屯民主管理服务点,户代会、理事会及生产发展服务队、乡风文明倡导队、环境卫生监督队、公共事务管理队)。2012年11月,时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班忠柏在良岭屯“三同”,与群众一起归纳形成了“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屯级协商自治机制。随后,在大岭乡全乡范围内推广。

第二个阶段,2013-2014年,自我完善阶段。2013年,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实行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市推广。2014年,大岭乡在推行“屯务联调”。同年,《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印发,规范“一组两会”运行流程。

第三个阶段,2015-2020年,推广发展阶段。2015年6月,贵港市在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作书面交流发言。2016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探索“一组两会”等协商形式。2017年,贵港市《关于深化拓展农村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明晰党小组的职责定位等。同年,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龙凤村平田屯被列为全国18个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单位之一。2019年12月,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广西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一组两会”机制,覃塘区被列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做法成效:形成贵港屯级版“枫桥经验”

(一)党建工作引领。“一组两会”在屯级设立党小组(党支部),党建引领延伸至“最后一米”。党小组成员通过座谈、上门、发放表格、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征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确定工作重点和公共议题,提交户主会议决,在屯级村民自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村民自治在党的引领下日益成熟。如“一组两会”发源地良岭屯在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遇到村民不配合时,党小组带领党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得以召开户主会表决形式顺利通过。

(二)屯务有人管。屯级的大事,一是发展问题,二是村容村貌问题。贵港大部分的村有5000人左右。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单靠行政村是难以实现。到了屯,遇事无人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屯级“一组两会”村民协商自治制度更好弥补了村级管理的空白。比如面对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黄练镇平寨村平阳屯“一组两会”成员在配合政府做好防控的基础上,为减少村民群众出门次数,通过每周集中一次代购本屯村民生活用品,降低村民感染风险。大岭乡金沙村组织该村良岭屯、鸡头屯、沙子屯等通过“一组两会”自治协商,建立“清洁乡村”跨屯治理工作机制,订立村规民约,按户收集保洁费,采取辖区内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方式,将金沙村打造成覃塘区乃至贵港市“清洁乡村”建设的示范点。

(三)治理有组织。全市一些管辖屯组较多、村民居住分散的行政村“会难开,事难决,决难行”等问题较为突出。“一组两会”在屯级设立了党小组(党支部)、户主(代)会、理事会,彻底改变了大村屯管理不到边的问题。村(屯)党小组负责征集群众意见诉求,向户主(代)会提交议题。户主(代)会是议事决策机构,理事会是执行实施机构。比如在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中,当上级有项目下来时,“一组两会”更易于迅速作出反应;当屯里自发建设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时,“一组两会”更易于组织村民进行协商,推动村民形成合力。良岭屯成立“一组两会”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城乡风貌问题。比如带领农民致富,覃塘街道龙凤村平田屯在“一组两会”的带领下,通过打造“荷美覃塘”变成广西十佳乡村休闲旅游风景区。

(四)小事不出屯。“一组两会”成立的初衷是为解决屯级管理问题,但在实践中其基本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就是化解邻里矛盾。邻里发生矛盾时,“一组两会”采取“面对面”“心贴心”等形式,调解更具亲和力,调解成功的几率更高。比如大岭乡贵宁村王屋屯因修建贵港二桥一线船闸土地补偿分配纠纷导致村民黄某平户被列入屯里“黑名单”,大岭乡上湴屯梁某山与邻居梁某友房屋边界等,都是积累了十多年的问题,经过乡、村长期调处都没有解决。通过“一组两会”面对面和风细雨般的调解,得到妥善解决。

(五)大事不出乡。由于历史原因,由山林、土地、坟山等问题引发的屯与屯间、姓氏之间的纠纷在农村非常普遍。“一组两会”制度发挥屯级党组织或屯里有影响力的人来协商解决纠纷。“一组两会”推行以后,涉及跨村、跨屯的重大事项,村“两委”难以协商解决的,由涉及屯的“一组两会”进行协商,征求各自屯群众代表意见、做群众思想工作,达成共识后组织实施,能够切实解决难题。如五里镇云表村新院屯和雅梳屯因山林权属不明确导致两屯群众经常发生摩擦甚至群体械斗事件,政府、村委经多次调解均无法和解。经两屯“一组两会”反复协商,该镇历史以来最大的山林纠纷历史积案得以化解,真正做到大事不出村镇。

(六)矛盾不上交。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民与村民、宗族与宗族、屯与屯之间矛盾激化的事件时有发生。当跨屯出现矛盾时,由各屯的“一组两会”先主持协商达成一致,再由“一组两会”做各自屯里群众的思想工作,比以往等村“两委”出面协商更具亲和力,能及时避免矛盾激化,实现矛盾不上交。比如大岭乡新济村那朋屯修路占用古平村百怀林地的问题,经屯级理事会相互协商,不用乡、村出面就顺利解决。


主要经验:党建引领、拓展创新

(一)党建引领、统一思想是核心。屯里党员站出来带动能人组建“一组两会”,实现内部成员思想统一,形成团结协作、共同干事思想基础,进而形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能人作用的发挥、思想的统一也为“一组两会”继续深化推行、开拓协商自治起到核心作用。

(二)依靠群众、发扬民主是前提。“一组两会”在推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和依靠群众,不断丰富其内容,激发基层民主自治的活力。

(三)组建机构、有序运作是基础。通过制定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的工作意见、章程,党小组工作制度、户主(代)会协商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等规范议事程序,党小组、户主(代)会、理事会形成相互分工、相互协作的良性运行格局。适时组建工作机构,合理规范运作程序,既奠定了“一组两会”运行基础,又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

(四)官方支持、强化引导是关键。基层实践探索,上级党组织总结提升,为“一组两会”带来强大生命力。各级各部门陆续到“一组两会”开展调研指导,解决遇到的问题,总结好经验做法、规范指导,为“一组两会”推广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五)阳光协调、公开透明是重点。“一组两会”用公开透明操作、人性化协调解决屯里矛盾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尊重居民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在发展屯集体经济、承接上级给予的项目时,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尊重群众意愿,注重让群众行使自治权利,得到村民积极拥护,极大地维护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

(六)大胆创新、拓展功能是支撑。“一组两会”在运行中拓展“一组两会”运行平台,最大限度地统筹和整合利用各类资源,成立青年组织、老年人协会以及建立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等,拓展服务内容,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存在问题:运作尚不够规范

(一)运作模式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规范化意识不强,使“一组两会”的决策大部分停留在血亲邻里关系层面,权威性不强。特别是“一组两会”成立初期,选举程序不规范、档案材料不全,致使部分户代会表决通过的决策得不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认可,影响后续项目落实推进。与农村网格化建设不够密切。

(二)与村“两委”的关系需进一步明确。“一组两会”选举、决策等运作过程是否需要向村“两委”备案,村“两委”对什么领域、层面的决策应具备知情权等问题未明确。甚至有部分村“两委”认为,屯里大事群众决议,无形中削弱了村“两委”的职权,影响到村务工作推进。

(三)运行经费问题仍需统筹考虑。“一组两会”的运行基本是以义务的形式存在,大部分成员主动并乐意承担运作过程中所需的经费,并对政府层面提供经费的诉求不强。但制度要实现常态化,需一定经费作为保障,如通讯费、交通费、误工费等,需统筹考虑。

(四)党组织引领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党员管理松懈,组织生活不健全依然存在;党员队伍老龄化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屯发展新党员青黄不接,甚至出现党员“空巢化”的现象。据市委组织部统计,全市10294个屯,设置了党支部的自然村屯有8927个,设有党小组的自然村屯6645个,仍有99个自然屯没有党员。

(五)成员占比问题需进一步明确。“一组两会”成员几乎都是按照该屯中不同姓氏人数占比来确定人数。在一个存在多种姓氏且姓氏人数比例不均衡的屯中,会出现姓氏人数多的在“一组两会”成员中人数占比极高的情况,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家族、宗族势力过大的消极问题。


他山之石:党领民办、群众自治

宜州区在城镇社区,组建社区大党委,推进“党建+网格化管理”;在农村,将庆远镇解放社区、屏南乡合寨村、石别镇清潭村3个试点村党总支部升格为村级党委;在屯级,深化“党领民办、群众自治”屯级党群理事会建设。浦北县实施“两站一中心”工程,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组织力。“两站”即在每个镇建立若干个片区党建和廉洁工作站,工作站设立在中心村,负责指导3至5个村;“一中心”即党群服务中心,由村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制。


深化拓展:党建+ 制度+ 融合+ 功能+

(一)聚焦“党建+”。一是增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村一级,将村党总支部升格为村级党委。在屯一级将屯级党小组升格为党支部,党员人数少的屯,可采取划片区的方式,联合组成党支部。二是建强团结协作的党小组。加强屯党小组(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党小组活动制度、会议制度、服务联系群众制度等,把党小组建成党在基层群众和党员中工作的“前沿阵地”。三是选优配强先锋模范党员。优先把在村“两委”中任职的干部吸收进“一组两会”,强化村“两委”干部与“一组两会”成员的有机联系,加大从本地屯致富能手、复退军人、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全力打造党员先锋模范队伍。

(二)聚焦“制度+”。一是完善“一组两会”自治制度。增加相对独立的村民监督机制,完善补贴发放方案,丰富自治内容,激发自治热情。二是规范“一组两会”自治框架外的补充组织。规范屯里老年人协会、青年团、乡风文明倡导队组织,作为“一组两会”有益补充。三是纳入“全周期管理”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推广将“一组两会”成员全部吸收为网格员的治理模式,树牢“全周期管理”意识,使“一组两会”与网格化管理齐发力,形成一个有效治理闭环,更好应对基层自治的复杂性、特殊性和不确定性。

(三)聚焦“融合+”。一是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组织引导群众、乡贤等各方力量同心共向,全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二是提升“自治”功能。探索推行“三长”交叉合一(党小组长兼任理事长、理事长兼任户主会长等),增强“一组两会”自治凝聚力。成立屯务监督小组,建立“村民微信群”“X屯公众号”等,加强群众对“一组两会”的有效监督,实现矛盾通过自治化解,打造贵港版“枫桥经验”。三是以“法治”规范秩序。增强法制宣传进村进屯的针对性,引导“一组两会”成员牢牢树立法治意识,避免黑恶势力、宗教势力、家族势力渗入“一组两会”,侵蚀“一组两会”协商自治作用。四是以“德治”滋润人心。普遍推广成立新时代文明乡风倡导队,支持屯级建立“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等激励形式,从遵纪守法、家庭和睦等方面制定积分储蓄标准,激励村民群众争当道德模范,为推进移风易俗注入正能量。五是以“智治”驱动创新。整合发挥综治、信访、公安信息化平台功能,将“一组两会”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村务民事高效优质办理。

(四)聚焦“功能+”。一是发挥“一组两会”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领头羊”作用。注重深化拓展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社区基础工作,带领村民群众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精神文化脱贫,畅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二是发挥“一组两会”在基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主力军”作用。由“一组两会”对农村(社区)存在的黑恶势力进行针对性宣传,加强线索收集摸排,强化打击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利用家族或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等黑恶势力。三是发挥“一组两会”在农村社区中发展公益事业的“火车头”作用。进一步规范屯级公开发展公益事业的实施办法和程序等,动员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接受群众监督,促使公益事业发展在“一组两会”的带领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龚成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