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全面推进深港合作 共建对外开放高地

2021-07-27 19:54:09 来源: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叶仕春 报道

 

深圳探索两地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形成“八制探索”的“前海模式”,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海出席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前海牢牢把握“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总要求,在前海、河套地区共建深港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辐射作用更广的开放新高地。


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深圳全面启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出台实施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颁布《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条例》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前海粤港澳合作重要平台作用进一步突显。

据前海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海逐步放宽或者取消境外投资者在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准入限制措施,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2232家,注册资本13077.48亿元,实际利用港资180.4亿美元;注册澳资企业64家,注册资本72.24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互联网银行和赴港发债等金融创新取得突破;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分别成立由港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前海法院、国际仲裁院成立;深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香港税务师等八类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成运营;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开业;深港基金小镇投入使用。

2020年,前海“以三维地籍为技术核心的土地立体化管理模式”入选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前海信用平台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创新案例,并获全国信用优秀案例奖。2020年,前海向全市复制推广改革创新经验43项。在投资便利化领域,企业登记“秒批”实现内资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审批时限由一天大幅压缩至几十秒内。在金融开放创新领域,推行“三个允许、两个放宽、一个下放”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审核、普通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境内股权投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等6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截至目前,前海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粤港澳大湾区复制推广5项,全省复制推广69项,全市复制推广165项。在山西省、赣江新区等区域实现点对点复制推广434项。


探索两地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取得历史突破。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两地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方园区将于2021年前交付首批土地。深方园区“1+N”规划体系基本成形,整备梳理了产业空间,已引进香港及国际优质科研项目入驻。

“先行先试政策”加快落地,人员、物资跨境流动高效推进,港澳科研设备进口至合作区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自用进口成套设备适用简易检验程序。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机构成为首批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试点单位。深港协同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37万平米高品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香港高校已入驻包括香港大学病原诊断与防治、香港中文大学智慧医疗机器人、香港科技大学老龄化疾病分子机制与诊疗等8个优质科研项目,深圳园区共支持近2万平米科研空间、约4亿元科研资金。

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顺利实施“一地两检”,莲塘口岸开通启用,皇岗口岸、沙头角口岸重建加速,深圳湾口岸货运实现24小时通关,获批向科研人员开放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深港澳高效联通加速推进,三地要素流动构筑了稳固基础。

通过前海、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更好地发挥粤港澳合作发展引擎的功能作用。两地围绕集成电路、5G通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深港优势产业领域,推动两地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共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形成“八制探索”的“前海模式”

“前海模式”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条件下,以打造“最浓缩最精华核心引擎”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超常运作为支撑,以实施比经济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为抓手,以全面推进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全方位风险防控为底线,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区域开发开放模式。

“前海模式”可以概括为“八制探索”。一是“放开限制”,实施比经济特区还要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国务院先后批复前海总体发展规划和支持前海开发开放22条政策,在CEPA框架下率先落实对香港服务业各项开放措施,从金融、财税、法治、人才、教育医疗等方面构建起比经济特区还要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框架体系。二是“打开管制”,赋予前海充分的改革自主权。在非金融类产业项目的审批管理上,赋予前海管理机构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管理权限,中央、省、市累计下放126项管理权限。三是“衔接税制”,创新实施双15%所得税。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对鼓励类产业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累计1322户次企业享受优惠税额70.9亿元。率先试点特定人才15%所得税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缴纳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累计认定1014人次、补贴4.32亿元。四是“对接法制”,开创两大法系融合发展新路径。首创适用香港法律审结经济纠纷案件,首创“港籍调解”与“港籍陪审”制度。设立中国首家按法定机构模式治理的仲裁院、首个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首个国际仲裁海外庭审中心、首个自贸区公证处,华南地区唯一的两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前海设立代表处。五是“融通规制”,拓展香港人才发展空间。通过合伙联营、执业备案等特殊机制安排,支持20多类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有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流动。在全国率先试点“香港工程建设模式”,允许港商开发建设项目选聘香港的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六是“联通体制”,打造高效、集约的国际化管理模式。建立法定机构区域治理体制机制,依据“一条例两办法”,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政府职能转变探索新路子。借鉴香港模式成立前海廉政监督局,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集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和审计于一体的廉政监督新体制。七是“融合两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改革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自贸区负面清单研究,率先启动企业注册登记“证照分离”,发出全国首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率先实施“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八是“畅通机制”,构建紧密务实的深港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中央部委与地方联动、内地与港澳互动的前海部际联席会议体制机制,形成国家级决策协同运作平台。


加快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对深化深港合作、发挥香港特殊作用、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对于如何着力深化深港合作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探索“一国两制”新实践,前海相关负责人认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前海试验田作用,必须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先行先试,推动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推进市场一体化;联动香港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门户枢纽。

一是打造生产协同的衔接对接机制。放宽对港澳“服务提供者”在港澳经营年限、业务场所等限制条件,试行服务业“非禁即入”改革。在CEPA框架下,研究适当降低香港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准入门槛,推进深港资本市场合作。推进港澳建筑工程、会计、法律、设计、导游等领域专业人才资格互认。二是打造生活共同的衔接对接机制。放宽户籍制度对港澳居民子女就读内地学校的限制,开放港澳中小学老师到前海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前海独资、合资或合作设立医疗机构,港澳医师和护士经备案后可在前海执业。推动港澳在前海就业人员与港澳建立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通道。三是营造生态趋同的衔接对接机制。运用特区立法权,借鉴香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则,出台专项法规。在国家税制改革框架下,支持前海税收体制改革,继续实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5%”税收政策。

联动香港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门户枢纽。拓展深港合作产业空间,加快港人港企在前海集聚。以产业为引导全面深化深港合作,从实习、就业、创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全面落实港人“市民待遇”。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深港航运合作,打造深港自由贸易组合港。提升前海综合保税区功能,探索建设特殊综合保税区,推进前海与港澳服务贸易全面自由化,共同搭建全球数字贸易网络。更好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打造高水平双向开放的门户枢纽。进一步布局建设内地前海深港产业园,与内地城市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拓展香港与内地合作网络。拓展国际特殊经济区合作,支持海外产业园区、服务业园区建设,构建国际服务网络,提升国际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

[责任编辑:采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