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加快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

2021-07-27 19:54:09 来源: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叶仕春 赵立东 报道

 

深圳以法治思维和使命担当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率先全面应用标定地价。率先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率先制定全国首部综合性数据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

深圳一直以来以市场化改革为重心,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探索实践制度层面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完善土地、金融、数据等基础性经济制度为重点,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制度红利激发更多市场活力,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成功探索。


探索形成土地市场化综合改革发展模式

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以市场化为主线,相继出台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供应管理办法、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实施差别化的产业用地供应。以充分市场化精准高效配置土地资源,开展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建立“遴选+供应+监管”的全链条管理模式,试点政府集中供地匹配企业联合拿地,切实提高产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在全国率先制定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创设“个别征收+行政诉讼”制度,破解城市更新拆迁难问题。初步探索构建新型存量土地管理制度,走出了一条存量时代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创新建立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机制。出台未完善征转地手续土地入市系列政策,允许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工业用地、养老服务设施、安居型商品房用地进入市场交易,通过政府和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利益分成的模式,在解决民生领域土地供应的同时,推动社区转型发展。

在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标定地价。探索建立标定地价制度,出台《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并发布深圳市2018年度标定地价成果。形成了“一套土地市场价格标准”和“一个地价测算规则”的工作成果,标志着深圳正式启用以标定地价为核心的土地的市场价格体系,地价管理的科学性和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

市国土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深圳发展模式,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发展品质,保障了民生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建设,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


率先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

深圳作为全国改革创新的最前沿,不仅科技创新是全国的一面旗帜,资本市场发展也全国领先。在此支撑下,率先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体系。

加快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深圳作为中国创投行业的重要聚集地,目前已构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产学研资有效对接、“创新+创业+创投”协同互动的良好格局,初步奠定了国内创业投资中心地位。深圳提出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就是要从优化创投机构准入环境、创投“募投管退”、创投税收等方面着手,破除创投行业发展的难题。

支持深交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实施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交所作为核心的金融平台,具有极强的资源集聚效应。在各方的支持下,深交所先后推出了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平稳启动深港通,高质量完成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现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初步建立起基础功能完善、板块特色鲜明、监管规范透明、运行安全可靠、服务全面高效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形成了以高科技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基础,股票融资额、成交金额、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近年来都稳居世界前列,成为高成长性的重要新兴市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顺利实施,137家公司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147.18亿元。沪深300ETF期权挂牌上市,实现深市衍生品“零的突破”。深圳传音控股等4家企业入围首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跨境资金统筹使用便利度进一步提高。


构建起技术要素市场化的“四梁八柱” 

2020年,深圳制定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构建起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四梁八柱”,以立法先行,制度创新,促进技术要素转移转化,让技术真正流动起来,破解科技成果落地难、转化率低等难题,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明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全部或者主要利用财政性资金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应当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所有权或者长期使用权;二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建设技术转移全球交易、概念验证中心、技术项目中试熟化、国际并购等平台网络,连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支持技术转化活动。三是建立联合攻关与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将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快速传递到科研机构和高校,利用科研团队展开联合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最终实现成果快速转化。四是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以立法形式明确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先赋权后转化”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


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针对深圳人口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等特点,首先从优化完善户籍迁入政策人手,提高引进人才质量和改善人口结构。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梯度赋权机制,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累计接收应届毕业生48万人,引进在职人才65.7万人。不断优化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深圳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稳就业、促就业已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完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工作更稳定、收入更满意、就业环境更公平、权益维护更可靠的需求。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同城通办。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充分释放,彰显深圳特色,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全省最高,门槛全省最低。落实社保降费率、社保浮动费率、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等一揽子普惠性“降返补”政策,切实提振企业信心,为稳定就业、服务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政策实施力度全省第一、全国领先。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181万人,技能人才总量390.7万人;累计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过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5万人,在站博士后4202人,就业规模突破1200万人次。

多举措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公立医院、高校管理方式,探索总量控制和社会化用人方式。深化法定机构试点改革,在前海管理局等12家单位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赋予人事薪酬和经费管理等自主权。创新事业单位举办方式,支持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不定行政级别、不核编制,内部管理企业化,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共登记此类事业单位429家。


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断突破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从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方面,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从数据产权制度等方面,要求深圳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深圳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初步建成“一云、一网、一平台、一库”的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形成覆盖人口、法人、房屋、电子证照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日均信息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累计归集数据263亿条,形成约2353万人口信息、350万法人信息、82万楼栋信息、1533万间房屋信息,实现人口的身份证号码、法人的组织机构代码、房屋的房屋编码“三码关联”,为各区、各部门提供约78亿数据的镜像服务,数据中枢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政府数据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上不断有所突破。推动建立以公共数据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全市公共数据管理组织架构,为开展公共数据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推动制定全国首部综合性数据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探索设立了深圳数据交易所。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将“先行示范”的使命和担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创新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形成高标准市场体系。

[责任编辑:采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