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我只做了三件事,我平凡得很呐……”当接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周寸金感慨道。
1935年,周寸金出生于湖南韶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一家人逃难来到贵州贵阳。1955年,年仅20岁的他又从省城来到镇远求学、工作,并定居于此。转瞬已至耄耋之年,今年正好是他在党50年。
(周寸金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生于战乱年代,周寸金经历过战争、饥荒、新中国成立……看着新中国一步一步地站起来、强起来,面对党和国家,他始终心存敬意与向往。
“读小学的时候就想,我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以后,我也一直在努力争取。”1971年,周寸金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周寸金坚信,入了党就要严格按照党章的精神去办事,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时刻刻维护党的利益,要遵守党规党纪。“作为一个党员,就应该是这样的。”
上世纪50年代,周寸金刚被调到镇远一中工作,校长就对他说:“周主任呐,你来当后勤主任,任务很艰巨,工程很复杂,你要好好的给我当帮手,把这个工作搞起来。”
校长给周寸金交代了三项任务:一是要把后勤工作的钱用到刀刃上,把食堂办好;二是要把学校门前的公路修起来;三是改建旧教室。
在现在看来平凡无奇的三项任务,但在那个缺人缺钱又缺物的年代,却“耗尽”了周寸金的整个职业生涯。
“我以党为公,绝不是以党为私”
“我以党为公,绝不是以党为私。”这是周寸金对于自己一生的工作评价。在改造教学楼时,为节约开支,周寸金用尽了他所有的资源。
女婿李飞是贵阳市城乡规划局的高级工程师,周一到周五要在贵阳上班,周寸金就请他周六到镇远为新教学楼设计图纸。为帮学校节约伙食费,周寸金就邀请他去家里食宿。从开工到竣工,李飞只在学校吃过一顿饭,为学校节约了9000多元的开支。
侄子是包工头,周寸金就请侄子帮忙建设新教学楼。“我把工程包给他,是因为这样造假的概率很低,他来包工程能保证质量。”周寸金说。
教学楼竣工后,侄子不仅没赚到钱,还需要借钱支付工人工资。周寸金得知后,只能以个人名义四处借款,解决工资问题,然后自己再慢慢偿还。
(周寸金与老伴龙连云)
“我始终跟着党走,我问心无愧”
因为自己是党员,周寸金养成了“爱管闲事”的习惯,他还常常因此“得罪人”。
有天夜里,周寸金无意撞见修缮镇远县青龙洞的负责人和包工头偷偷将公费购置的杉木搬回家里,思索再三,他向上级反映了此事,因此与该负责人结下了梁子。
由于当时镇远一中的校址在青龙洞之上的蕉苍坪,该负责人以“私自改建教学楼会压垮青龙洞,存在贪污嫌疑”为“罪名”将周寸金和女婿李飞上告到省里。最后省里派出调查小组前来调查,周寸金和李飞并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事情才得以结束。
还有一次,为修缮学校礼堂,周寸金特地从江西景德镇购买了一些玻璃瓦。某领导刚好看见想讨要二十块。一听此事,周寸金着急地说:“学校礼堂还没盖好,现在是按计划买的,不能给啊!”此言一出,周寸金又“得罪人”了。
“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党员应该做的,我一生清清白白,无怨无悔。”如今再提及此事,周寸金依然掷地有声地说。
(周寸金手捧“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今年端午节前后,周寸金前往贵阳治病,但要求儿女们七一前一定要将他送回镇远。因为镇远县的党组织要给他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他看来这是党给他一名老党员至高无上的荣誉,必须亲自回去领取。
纪念章在周寸金手里熠熠生辉,他小心翼翼地来回抚摸着:“党中央对我们这些基层党员非常关心,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党员,还给我们这些老党员颁发纪念章,我非常高兴。(粟银慧 杨莉 彭丹 刘昱霞 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