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港市高标准建设全域绿色宜居美丽乡村
□ 陈芝认 林玲
浙江省龙港市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乡村更秀美、产业更兴旺、文化更兴盛、治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新要求,积极实施“富裕乡村、安居乡村、洁净乡村、文明乡村”四大行动计划,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3月,该市围绕“提升城市形象、优化人居环境”,深入研究加快实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以重点社区环境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坚定迈出农村人居环境革新步伐,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为社区民众提供放心、安心、舒心的生活环境,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初心使命,努力实现城市颜值、内涵双提升目标。截至目前,社区环境整治行动已开展3个月,正处于“面貌大改善”阶段,全市累计清理垃圾6万余吨,整治抛荒地杂地1223亩,清理家禽散养434处、露天粪坑133处,社区面貌焕颜提升初见成效。
整体规划
深度打造“全域美”
龙港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主城区外的乡村规划和各社区村庄规划,以3年为限,分步推进综合整治,以点带面推动实现乡村面貌全域改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社区是主战场,坚持问题导向,深刻剖析,对症下药,加大整治整改力度,扬社区之所长,补社区之所短是关键要点。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17个部门及单位主要负责人组建重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班,分别成立28个社区整治工作指导小组,以专班抓协调、抓督导、抓配套,社区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精心组织群众,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有力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整治任务落地见效。整治工作分为重点区块高标准整治和一般区块标准化整治。2021年,该市将率先整治完成重点区块和主要道路沿线的农村社区,整治标准有效衔接村庄规划。其中,重点区块指东部、中部、西部乡村公园和鲸头、麟头、方城底等古村落6个区块,一般区块指除重点区块外沿高速复线、灵龙大道、湖振线、龙金大道、龙金公路、龙巴公路、灵宜公路线等主要道路的28个农村社区。
聚焦重点
统筹打造“精致美”
针对28个重点整治社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常住人口各有不同,该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龙港市重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龙港市重点社区环境整治考核办法》,结合《龙港市重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标准》和“一社区一清单一方案”要求,以农村垃圾、田块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有效细化阶段性工作任务17项,指导社区成立28支巾帼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社区村民自发清理整顿、拆除违章建筑。通过7天时间完成前期垃圾、违章整治点排摸工作,以“点对点”方式,利用半年时间集中力量攻坚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十有”“十无”。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根据群众需求合理确定整治顺序和标准。统筹兼顾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针对整治出的社区杂地,及时编制相应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与滨水步道建设方案,做到慎砍树、不填河、少拆房,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保护乡情美景,突出乡村特色。
分类攻坚
合力打造“常态美”
针对社区环境顽固“脏乱差”现象,划分六大整治重点,采取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逐一销号社区杂地、乱搭乱建等12项整治内容。建立市领导连片督查和每月例会、专题会议制度,常态化督查整治工作,协商解决整治重点、痛点、难点。根据工作量核定工作经费,采用分月支付,有效监管资金流向。建立考核机制,按整治成效与销号进度,开展“两最”评选活动,一月一排名,并在市内媒体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对排名末五名的社区采取“即时处罚机制”,实行“最差社区”“挂牌”督办,以“最好社区”正向激励和“最差社区”反向倒逼,推动社区环境全面提升,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与美化乡村环境的互促共进。同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转变生产生活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典型宣扬和现场观摩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先进做法,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建立群众事群众抓、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的机制,发挥群众管理维护、主动监督的积极作用,既宣传先进典型,又曝光不文明行为,倡导社区居民自我约束。接受群众咨询、举报,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查和回应,坚决整改销号。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龙港作为最年轻的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良好的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化改革,奋勇争先,持续发力治理农村行路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力争3年时间,高标准建成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