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 随着审批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否即来即办、当场办结成为办事群众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也是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水平的一道重要关口。为此,南平市从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为导向,围绕“三减一提升”,进一步加大政务服务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力度,通过严格对标、精准定位、强化共享,积极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由“承诺件”提速为“即办件”,推动群众办事由少等待到不等待转变,实现由量变到质变优化提升,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
深化对标机制,促进服务“再提升”
一是建立常态化对标跟进机制。结合五级十五同事项梳理,将市本级所有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与省内先进地市进行对比,对承诺时限较长的审批事项进行动态管理。比如,对现有的695个承诺事项进行再次梳理比对,以具体事项为单元,对照该事项审批时限最短地区进行再压缩、再提速。
二是进一步扩展对标范围。将对标的范围由省内扩展到全国,重点对标广东、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围绕高频事项进一步压缩流程、简化材料,加快推进“即办”服务。
三是推动对标机制向县级延伸。印发《关于做好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对标压缩的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对标市本级项目进一步优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同时,对标省内先进县市做法,加快机制创新,提升审批服务效率。经过多轮梳理,累计将859个事项的承诺时限压缩至全省最短。
聚焦精准发力,推动服务“快突破”
通过全面梳理、逐条分析,对可缩减、优化的审批环节以及具备“即办”条件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精准定位,根据“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办理方式进行梳理优化,推动审批时限持续压缩。比如,针对林木采伐许可证延续、注销等事项,从受理、审查、决定三个环节入手,推动各环节无缝对接,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实现审批事项由“限时等待”向“立等可取”优化提升。去年9月份以来,通过精准发力,推动60余个审批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实现即来即办。
拓宽共享渠道,助力服务“高效办”
成立“南平市审批服务数据共享工作专班”,深入了解各部门在办件过程中存在的政务数据共享需求,积极拓宽政务汇聚共享平台、电子证照库等共享渠道。强化个人身份证号或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共享信息数据关联度,通过强化基本信息回填及电子证照调用,减少群众纸质材料提交,增强信息来源可靠性,降低窗口人员的信息核验工作量,提升办事效率。比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的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机构名称、变更注册地址等事项,原来人工核验速度较慢,现在通过自动回填信息、调用电子证照,大幅提高审批效率,从法定时限20个工作日,提速为“即办”服务。目前,全市电子证照系统可调用共享的证照存量达591万余份。
压缩审批时限。通过全面对标,推动承诺时限较长的事项大幅压缩时限,截至5月底,“平均压缩时限”比例85.71%,位居全省第二。减少跑腿次。打造“即办为主,承诺为辅”的审批服务格局,通过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即来即办,进一步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截至5月底,“即办事项占比”达65%,位居全省第二;“平均跑动次数”0.14次,位居全省并列第二。倒逼流程优化。通过对标找差距,倒逼各审批服务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流程优化,截至5月底,已对659个审批事项进行逐项梳理、优化流程,除特殊环节,所有事项审批流程都控制在三个环节以内。